[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6 16:49

日本黑社会大佬现身街头,警察严密监视,为何连平民都嫌弃他们?


日本的黑社会组织,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极道或者山口组那样的暴力团,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社会上的一股力量,但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拿稻川会的五代目会长清田次郎来说,他曾经是这种组织的典型代表,出生在1940年,本名是辛炳圭,是个在日韩国人。二战结束后,他留在日本,从底层混起,逐步爬到高位。稻川会成立于1949年,刚开始主要是靠赌博和劳务中介挣钱,后来扩展到更多领域。清田在60年代加入,靠着处理帮派事端一步步上位,到2010年正式成为五代目会长。那时候,组织成员超过5000人,影响力覆盖东京周边。
清田的外貌挺有特点,光头戴眼镜,胸前常挂玉佩,这在暴力团里算是一种身份象征。2010年代,他偶尔在街头露面,带着手下,警察总是远远跟着监视。这种情况不是孤例,日本警方对指定暴力团有严格的跟踪机制,因为法律规定这些组织是潜在威胁。清田领导时期,美国在2013年就把稻川会和他列入制裁名单,理由是涉嫌跨国犯罪,这让他们的活动更受限制。暴力团成员的公开出现,本来是为了显示存在感,但现在反而成了被盯梢的对象。

为什么警察要这么严密监视呢?日本的黑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它们在法律上被认定为“指定暴力团”,政府有专门的反黑法规。从2000年代起,日本加强了打击力度,比如禁止成员开银行账户、租房,甚至买保险。这直接压缩了他们的生存空间。警察的监视不是随便的,而是基于情报系统,任何帮派头目出门,警车就会跟上,防止冲突升级。清田的稻川会和山口组有过历史恩怨,虽然表面上和解了,但警方还是提防着。监视的目的是维护公共秩序,避免普通人卷入。
更让人纳闷的是,为什么连平民都对他们避之不及?过去,黑社会在日本社会有一定地位,1915年左右开始崛起,到30年代达到高峰。那时,认识个黑社会成员还觉得光荣,因为他们能帮忙解决一些官方管不着的纠纷,比如劳资问题或邻里矛盾。暴力团充当调解者,效率高,政府有时默许。但现在不一样了,社会变了,人们更注重法治,暴力团的角色被取代。普通民众看到他们,就觉得麻烦上身,谁愿意沾边?

暴力团的衰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成员老龄化。稻川会这样的组织,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很多像清田那样的老人,40到60岁占主流。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因为年轻人不感兴趣。月收入折合人民币也就几千块,跟普通上班族差不多,还得承担风险,谁干啊?过去威风,现在混得像落魄贵族,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招聘启事甚至上网发布,吹嘘待遇好,吃香喝辣,结果被大家笑话,觉得太low了。
其次,政府打压越来越狠。从2011年的暴力团排除条例开始,企业不能和黑社会有生意往来,学校也不让成员子女入学。这让暴力团的社会影响力缩水。清田时代,稻川会试图转型做合法生意,比如餐饮或运输,但核心还是靠保护费和赌博。结果,警方搜查频繁,逮捕不断,组织规模缩小。2019年,清田引退,转为顾问,但衰势没止住。到2025年4月21日,他因病去世,享年84岁。新会长上台,但整体成员流失严重。

黑社会的纹身文化也反映了他们的处境。只有大哥级如清田能纹龙虎图案,小弟限于花鸟或人物像,这是一种等级标志。成员平日里讲礼貌,点头问好,但一有事就动刀子,这种双面性让民众既怕又嫌。怕是因为潜在暴力,嫌是因为他们已不是必需品。社会风气变了,执政者不用他们出面解决问题,黑社会就成了累赘。
拿清田的经历看,他从底层起步,60年代加入稻川会,当时组织刚从赌博起家。他负责看守场所,处理小纠纷,逐步升到总长。198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暴力团沾光,涉足地产和股票,清田参与其中,赚了不少。但泡沫破灭后,日子难过。1990年代,帮派内部分裂,他帮忙调解,维持团结。2000年代,警方压力增大,他低调行事,但还是保持了5000多成员。
2010年就任五代目时,仪式在东京举行,由山口组的人主持,显示了帮派间的联系。但随后,美国制裁来了,冻结资产,出行不便。清田的公开活动减少,但偶尔街头现身,还是被警察盯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黑社会大佬现身街头,警察严密监视,为何连平民都嫌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