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子垄断东京火葬场,年赚4.5亿,安倍晋三都是他“烧走”的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懂王曾经如此调侃摔倒的安倍桑,称晋三的身体很柔软,可安倍桑却用胸前开花为代价,证明了他也可以变成物理意义上的僵硬。真是让人恍惚啊,安倍桑都走了好几年了,不过让人好奇的是,究竟是谁“送”了安倍桑最后一程?答案是罗怡文(下称老罗),负责火化安倍桑,他是一名上海男子。
啥?老罗把安倍桑给火化了?听起来相当的抽象,但实际上,老罗除了送走安倍桑,干脆垄断了东京的火葬场,专门负责“烧”日本人,几乎每天都在筹备,或者计划送日本人入土,年收入高达93亿日元。更有甚者,日本9成的棺材都是made in china的。
那么,老罗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什么能成为日本的“活阎王”?
海外留学的男人
老罗是一名高材生,1985年时受留学浪潮的影响,启程前往日本。只不过,老罗这条留学路,走的并不顺畅,关键是他不懂日语。临时抱佛脚学习一番,也学不到满意的效果,但老罗是个实干派,甭管学的怎么样,先出发再说。于是,老罗带着自己的梦想来到了日本,主攻经济学研究。
别看这方面好像和丧葬业无关,但却是老罗经济头脑“膨胀”的契机。
尽管老罗如愿来到日本留学了,可毕竟是发达国家,消费水平高,有钱也经不起造。老罗又是以留学生的身份来的,日常花销并不小,久而久之,口袋里的票子越来越少了。如果去便利店打工,倒是能赚取一部分收入,但老罗不这么想,他认为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来的实在,而且老罗不通日语,打工不方便。
为此,老罗将创业的思路,放在了当时的其他中国留学生身上。和老罗一样,这些留学生的日语水平,大多数都不咋地,对于当时想要了解日本时事情况的他们而言,是一件难事。上个世纪的日本,消息大多数靠报纸登刊,虽然现在他们还有这种习惯。像是新闻中的报道,一般都会在杂志上刊印一份。
对于老罗来说,这就是难得的商机。如果他把内容翻译成中文,相信肯定有许多留学生愿意买账。至于找谁翻译的问题,老罗心里也有底,他可以去问自己的导师,也能花钱求助专人。既然是要创业,肯定得想办法筹集一些资金来,在家人的支持下,老罗找翻译的问题迎刃而解,由此创办了《中文导报》。
随着汉化的报纸发出去,老罗赚翻了。老罗倒是想过,报纸卖出去会吸引留学生,可他没想到生意居然会异常火爆,销量恐怖如斯。基本上每个想要了解日本时事的留学生,都会买一份。老罗靠着准确的翻译,为这些留学生提供了许多关键的信息,一时间备受追捧,他人生的首次创业,迎来了大捷。
因此,老罗信心爆棚。千禧年之后,他有着手创建其他产业,虽然在日本的知名度,长期被几家大公司压着。不过2009年,老罗凭借中间人的身份,为苏宁收购乐购仕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一举成为了日本乐购仕的社长。奈何此一时彼一时,还没等老罗高兴,烂摊子便接踵而至了。
被收购的乐购仕,名头大、牌子老,可内部却被挖空了,没钱说什么都白搭。如果老罗没法做到盈利,他这个社长不过是空架子,好在老罗的执行力强。既然老牌的东西干不下去了,不如就此转型,不去做家电了,专程发展旅游业。之后,老罗仅仅用了6年时间,就让乐购仕起死回生,一年净赚80亿日元。
遥想乐购仕半死不活的时期,再对比老罗接手后的,简直是天差地别。事实证明,老罗选的旅游业是非常正确的,6年后让销售规模剧增20倍。如果继续让老罗发展下去,这个老牌企业,恐怕会走上更高的位置。
然而,老罗的商业帝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实际上,不只是老罗,那一年全球都在承受巨额亏损,只不过老罗亏的更多。是的,那就是2020年,新冠最肆无忌惮的一年,对日本的影响,非常之大。乐购仕名下一半的企业倒闭,从某种程度上回到了被收购时的惨状。
可是,老罗的鬼点子多。
日本“扭曲”的丧葬产业链
要么说老罗可以发财呢,他的商业头脑,窜的比高血压都快。尤其是2020年,日本因新冠而死的人不在少数,因为本来就是高度老龄化国家,碰上一个从没见过的病毒,抵抗力差的老年人,被带走了一茬接一茬。但是,日本的丧葬业,却一点都不发达,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的话?
在这里,先介绍一下日本丧葬业的变迁。从战国到江户时代,基本都是流行土葬,没有太多的白事流程,基本上布一盖就下葬了。后来日本通过抄中国文化,发展出了祭奠、告别仪式等习俗。至于火化后的流程,又学习了不少西方的东西,比如下葬后举行宗教仪式,也有了将骨灰放置在寺庙或墓园的习惯。
而日本火葬的普及,比欧美要顺利不少,毕竟本来就没多少地,又不能丢海里,所以火葬逐渐成了唯一的选择。久而久之的,丧葬变成了日本的一条扭曲产业链。
为什么要用“扭曲”形容呢?原因很简单,日本人会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坚持注重细节,哪怕是糟粕的。比如日本的工厂,在还原某个影视剧中出现的角色模型时,会专门还原瑕疵的地方,这种要求在日本很常见,定价也是奇高。因此,在丧葬用品上,日本人也有自己不容分说的坚持,同时会付出更高的价格。
过去日本工业底子没烂的时候,棺材可以自己想办法造,但自从工业化完犊子里,9成的棺材,都要从中国进口。实际上,日本人也能造,只是人工成本太高了,要求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可中国造的就不同了,在棺材盖上雕个樱花,整一些日本的经典代表图案,对木工师傅而言,根本就不是什么难题。
此类精心制作出来的棺材,卖给日本人的价格是不低的。像是其他的丧葬用品,大的有墓碑一类的,小的有纸钱等,日本也会从中国进口。再加上其他某些文化是被抄过去的,共同点比较多,比起欧洲国家更方便处理。久而久之,日本的丧葬业,离不开中国产品了,比起日本国内,怎一个物美价廉了得。
再说回老罗。日本大多数丧葬行业,已经被其他人和领域插足了,火葬又是日本绕不开的一环,都发展成公共性行业了,地方想办个火葬场,还得议员投票许可,老罗又是异国人,想拿到许可比登天还难,他到底为什么能垄断东京的火葬场呢?
答案是东京很任性。日本遇到灾难的时候,只有东京电视台最任性,该播日剧播日剧,该放动画片放动画片。可谁承想,火葬场也办的很任性。火葬场一共9家,可招笑的地方是,公营的只有2家。而老罗最牛的地方就在于,他顺利拿下了7个民营中的6个,一人独占6家火葬场。
通过多次收购其股份,老罗一步步成为该6家火葬场的最大股东,东京的70%火葬行业,都是老罗承包的,这里面就包括心口开花的安倍桑,也是由老罗“送”了他最后一程。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人为什么会甘愿看着这一块肥肉,落入老罗的嘴里呢?
走上“活阎王”之路
实际上,日本人是非常不甘心的,但是他们又只能干瞪眼。除了前面提到的,中国的丧葬用品物美价廉之外,日本最无奈的因素,便是多方面的无力回天了。
在新冠中,日本紧随美国脚步,送走了一大批人,三年内许多老龄化人口去世。可这些人都要送去火葬,但日本的火葬效率,太感人了。硬件设备跟不上,全靠人工处理,而且在老罗收购之前,火葬和殡仪馆居然是分家的。比如家属给了火葬的钱,这钱必须先给殡仪馆,殡仪馆再分一小部分给火葬场。
毕竟是公营项目,日本圈子里的一些奇葩规矩也继承下来了,如果没有这些奇葩的规定,老罗想收购火葬场这种“烫手山芋”可没那么容易。而老罗接手火葬场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殡仪馆切割,要么你殡仪馆成为我的附属,要么一切我自己来。反正老罗手里有资金,引进先进的火化技术,提高“烧”日本人的效率。
老罗这一打可好,殡仪馆当成认怂。老罗的火化效率快,反观和殡仪馆合作的效率奇慢,价格方面没有任何优势,你说日本人该怎么选?于是,殡仪馆光速滑跪,抱上了老罗的大腿。随着第一家殡仪馆态度服软,越来越多的殡仪馆,都选择了与老罗合作,否则他们以后汤都喝不上了。
而且,在服务方面,老罗也主打做到极致,不给其他人抢饭吃的机会。日本人在丧葬的花费上,是舍得大出血的,不惜花重金给死者举办葬礼,老罗便迎合这些人的想法,从根本上留住了更多的潜在客户,因为只有他能做到,这就是“活阎王”的实力。
当然,日本人也有抗议的,担心这么下去,日本迟早成为一个省,便要求多在东京兴建火葬场。可是,东京人太多了,土地被挤满,没有足够的场所来盖火葬场,而且就算盖起来了,生意也抢不过老罗,甚至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被收购的目标。
再有,就算真的建起来了,而且同样引进了先进的火化技术,也不一定能经营下去。因为老罗民营的产业,吸引力比公营的更大,他旗下的业务拓展越来越繁多,一度进化到了丧葬一条龙高质量服务。日本其他地方的火葬场,也试过竞争,可代价是每月损失3000万日元,反观老罗,一年收入高达93亿日元。
所以,日本人只能接受现实,虽然饭碗被抢走了,品牌也丢了,可没办法抵挡便宜的价格优势。只不过,他们内心深处是不愿接受现实的,破防的人不在少数,有些日本综艺节目,专门制作了一期视频,但完全没有起到他们想要的效果。
这里举个比较有意思的例子,节目组的嘉宾吐槽道,几乎每个日本人,都会买到上一家的棺材,而棺材9成来自中国。贸易市场离不开中国,死后照样没办法摆脱,还得交给中国人火化,越想越气,但没有一点办法。
此外,老罗公司的业务,不仅涵盖东京一个地方,其他地区的死者,也可以拉到他的火葬场去烧。他一年能举办超过一万次的葬礼,几乎每天都在“烧”日本人,如今日本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估摸着未来几年,老罗的焚化炉都得不停加班了。而且,日本火葬的费用,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上涨趋势。
申明:文章只在今日头条发布,其他平台均为盗版账号
信源:《金融界》——《日本殡葬业,离不开中国?》
《观察者网》——《日本业内震惊:东京9个火葬场6个被中国资本控股,年营业额超93亿》
《中国新闻网》——《罗怡文:中日关系的发展拓宽在日华媒生存空间》
《凤凰网咨询》——《这个中国人 每天都在送日本人入土》
《环球网》——《日媒:受疫情影响,中国殡葬行业推出在线葬礼、迷你墓地等特殊服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