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这么小,为何这么富有?
说到科威特,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土豪”。确实,这个开个车一不小心就开出国的沙漠小国,人均GDP常年是中国的三四倍。但你要真问为什么这么富,答案简单得就像相声里的梗——地下流的不是水,是黑金石油。我第一次去科威特是十年前,下飞机就被热浪糊了一脸。当时接我的当地朋友开着一辆擦得锃亮的雷克萨斯,空调开到穿外套还嫌冷。路上他指着窗外一片荒芜的沙漠说:“我们这儿,以前穷得只能捞珍珠、养骆驼。现在你看这些沙子底下,随便插根吸管都能嘬出石油来。”
这话还真不夸张。科威特的石油储量在全球能排前六,差不多每个公民头顶着600多万桶石油。什么概念?要是把这些油灌进矿泉水瓶,连起来能绕地球好几圈。他们国家90%以上的收入都靠这个,简直像开了自动提款机——每天从地里抽个几百万桶,美金就哗哗往国库里流。
但光有资源不算本事,怎么分钱才是关键。科威特人从生到死基本被国家包圆了:生孩子发奶粉钱,上学从幼儿园到博士全免费,看病连去美国动手术都能报销,结婚送地又送钱。我有次在科威特医院看牙,隔壁大爷做心脏搭桥,账单金额他看都不看——反正政府买单。加油站更离谱,95号汽油每升不到三块钱人民币,比瓶装水还便宜。
不过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未来基金”。早在六十年代,这帮人就开始把卖石油的钱攒起来搞投资,现在科威特投资局在全球到处买楼持股,伦敦金融城有他们的写字楼,德国大众有他们的股份,连你喝的某款法国红酒可能都是他们家庄园产的。这个7000多亿美元的大池子,光吃利息都够全国人躺平。
但待久了也能摸着门道——这种靠天吃饭的富贵藏着隐忧。我认识个科威特小伙,大学毕业后在政府单位摸了三年鱼,每天工作就是盖章喝茶。问他为什么不创业,他耸耸肩:“我爹的油田分红比我折腾十年赚得都多。”这种全民食利的状态,让本地人越来越依赖石油,私营企业半死不活,年轻人缺乏拼劲。现在国际社会都在搞新能源,哪天全世界不爱用油了,这帮头顶金碗的贵族该怎么办?
所以说,科威特的富就像中了彩票的暴发户,阔气是真阔气,但总让人担心坐吃山空。而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靠把资源变成创新能力的过程。现在科威特人也琢磨过味儿了,开始搞什么“2035愿景”想转型。不过要把习惯了躺赚的人拉起来跑步,这弯儿拐得可比在沙漠里找口新油井难多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