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6 16:47

停火是假象?以伊备战暴露末日风险:导弹储备告急

2025年6月,以色列和伊朗打了12天,之后仓促停火,到10月,这停火已经维持三个月了,但说实话,中东这平静全是装的,双方军队都在琢磨6月那仗的经验,这些经验怕是会让下一场冲突比上次还吓人,简直有点“末日”那味儿了。

本来想觉得以色列的防空系统挺靠谱,毕竟以前总听人夸,但后来发现,6月那仗里,伊朗的本事让不少老情报员都惊着了,以色列防空系统的毛病也露了出来,伊朗肯定会在下回冲突里盯着这些毛病打。更关键的是,以色列没彻底搞垮伊朗的核计划。6月那仗顶多算开胃小菜,真格的还在后头。现在双方都摸清了对方的底,这信息就像把双刃剑,既可能吓住对方,也可能逼着冲突升级。

“法塔赫”导弹破防:以色列防空系统的“滑铁卢”对以色列来说,最糟的消息得是伊朗的“法塔赫”-1和“法塔赫”-2高超音速导弹,这俩玩意儿表现比预想的好太多,仗打得最凶的24小时里,以色列对它们的拦截率从平时的90%掉落到65%。数据摆那儿很明白:12天里,伊朗射了400多枚导弹,以色列的多层防御拦下来不少,但还是有40多枚造成了破坏和伤亡。老实讲,要是这仗拖得久,这些数字怕是要翻倍往上涨。

以色列导弹防御专家塔尔・卡利斯基博士说,“高超音速威胁彻底改变了拦截的数学逻辑”,他倒是强调以色列拦下来95%以上的常规导弹,但也承认,那些以10倍音速从外太空冲下来、还能在飞行中分裂弹头的导弹,确实没见过这么难对付的。目前也就“箭-3”和“大卫投石索”能追得上这类导弹,可这两套系统的拦截弹,6月那仗后已经少到危险的地步了。
7月初以色列国防部的报告说,对弹道导弹的总体拦截率是86%。但有个问题很关键:要是伊朗不花12天,而是在24小时里就把400枚导弹全扔过来,以色列扛得住吗?导弹攻防的短板还没补好,伊朗在核设施上的动作又给以色列添了新麻烦。6月末白宫还说伊朗核设施“已遭摧毁”,但独立分析师的说法却不一样,这事儿让双方都得提心吊胆。

福尔多工厂扩建:核博弈的“暗线”没断戴维・奥尔布赖特领导的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分析了6月14日的卫星图像,他们说伊朗福尔多浓缩铀工厂的地表坏了,但地下设施里面怎么样,没法判断。奥尔布赖特还说,“浓缩车间及附属设施可能遭受了相当程度的破坏”。可“相当破坏”又不是“彻底摧毁”,这差别可大了。更让人犯愁的是,最近的卫星照片显示,伊朗已经开始扩建福尔多地下工厂了,挖掘机和工人都到工厂入口的竖井那儿了,看得出来施工挺忙活。

说实话,这扩建动作太耐人寻味了,是想扩大浓缩铀的生产规模,还是想把地下工事修得更结实?不管是哪种,都只会让双方在核问题上的矛盾更尖锐。以色列之前就说过,绝不让伊朗跨过“核红线”,现在伊朗这么一搞,这红线怕是离得越来越近了。
核问题还没理顺,伊朗领导层的事儿又给局势加了层不确定性,以色列6月那仗玩了个危险的新招,专门打伊朗的领导层。不光暗杀了高级军政官员,还弄死了至少9名核科学家。这事儿让伊朗的掌权者特别紧张。

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希齐扬自己都承认,他在以色列的袭击名单上,但私下里又跟顾问保证,要是有人敢动高层领导人,伊朗肯定会搞出震动中东的军事回应。更麻烦的是伊朗领导层的继承问题,85岁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虽然提了3个可能的接班人,但没正式任命。以色列情报机构觉得,这种权力真空的状态,可能让伊朗下次回应要么更极端,要么更温和,谁也说不准。
搞不清的是,以色列这“斩首战术”看着厉害,其实可能适得其反,虽然证明了能摸到伊朗的指挥核心,但也可能逼着伊朗先动手,要是他们觉得自己要成目标了,说不定会提前发动大规模反击。另外,6月那仗还有个点值得注意:黎巴嫩真主党,还有叙利亚、伊拉克那些支持伊朗的民兵,基本没怎么动,都想着保存实力,没帮伊朗开辟新战场。但下一场战争就不一定了,伊朗肯定明白单打独斗不行,以色列也得意识到,自己的威慑力可能撑不住多线作战。这俩信号摆着,下一场冲突怕是会更惨烈。

不光地区势力,大国也在背后掺合,俄罗斯和中国不会直接派兵进以伊战争,但都会帮伊朗,这就让局势更复杂了。俄罗斯为啥帮?因为伊朗之前给乌克兰战争里的俄罗斯提供了不少好用的无人机,现在俄罗斯是在还人情,给伊朗送情报、弹药还有电子战设备,这些东西说不定能帮伊朗补上6月冲突里的短板。俄罗斯虽不派兵,但给的装备挺实在,在他们看来,这是笔划算的战略投资。
中国的心思没那么明显,但可能更关键,北京不想让中东乱得太厉害,毕竟石油供应不能受影响,而且也不想打乱和美国的全球博弈。就算跟伊朗有竞争,中国也会尽量不让伊朗在西方的压力下垮掉。在他们眼里,伊朗是牵制美国在中东影响力的好帮手,肯定不会看着伊朗出事。

现在华盛顿、耶路撒冷和德黑兰的决策者,最关心俩问题:下一场冲突会因为啥引爆?啥时候会有人先动手?6月那仗就是因为代理袭击、暗杀和误判堆到一块儿才打起来的。要是真把伊朗最高领袖、军事指挥官或者首席科学家暗杀了,那事儿肯定收不住,整个中东都得卷进去。
和平的时间怕是越来越少了,虽说挨了打,但伊朗的核计划没停,反而在推进。每过一个月,伊朗就离以色列说的“红线”更近一步。同时,伊朗的导弹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往上走,投送的手段也越来越精。

我们现在根本不是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更像是在倒计时,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等着的是谈判解决,还是一场比6月冲突可怕得多、能把6月那仗比成边境小摩擦的战争?
现在这停火协议就像个幽灵,看着在维持,其实快撑不住了,特拉维夫和德黑兰的作战室里,那些策划的人正疯狂琢磨下一场战争的计划,所有人都觉得这场战争会比上一场更糟。而这种备战的动作,会不会最后真的把战争逼出来?这恐怕是现在中东最让人后背发凉的问题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停火是假象?以伊备战暴露末日风险:导弹储备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