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联手控加沙,富豪政客主导掌最高权,巴民众利益难保障
揭秘布莱尔的“加沙治理天团”:这四人组真能给加沙带来希望?
本周,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主导的加沙治理框架草案遭泄露,这位曾带领英国卷入伊拉克战争、卸任后靠影响力全球敛财的政治家,正被考虑牵头管理加沙过渡当局。
不少人疑惑:让有“战争关联”且精通资本运作的他操盘,方案靠谱吗?咱们先拆解这份《加沙国际过渡管理局(GITA)》计划。
GITA架构等级分明:顶层是国际亿万富豪与商界人士组成的董事会,握有实权,底层是经严格审查、立场“中立”的巴勒斯坦行政人员,仅负责执行。
该机构还明确与以色列、埃及、美国紧密合作,以色列《国土报》援引消息称,白宫已表态支持。
草案显示,国际董事会拥有加沙过渡期“最高政治和法律权威”,且提及的四位潜在成员均非巴勒斯坦人:联合国中东和平进程特别协调员西格丽德・卡格,以及美国私募巨头马克・罗温、埃及电信大亨纳吉布・萨维里斯、“亚伯拉罕协议和平研究所”CEO阿里耶・莱特斯通。
目前四人尚未正式接邀,但《中东之眼》已扒清他们的背景,逐个梳理便能看清“天团”成色。
莱特斯通身兼商人和拉比,核心经历是深度参与“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GHF)”创建,可这个由美以支持的援助机制,在加沙的运营已致超2000人死亡、数千人受伤。
“无国界医生”将其定性为“制度化饥饿体系”“精心策划的杀戮行动”,更关键的是,今年早些时候GHF竟取代联合国,成了加沙主要援助分发机构,联合国援助经验丰富、标准成熟,换用有“负面标签”的机构,加沙民众能否稳定拿到物资存疑。
莱特斯通人脉也值得关注:曾是以色列定居者运动坚定支持者、特朗普时期美驻以大使戴维・弗里德曼的高级顾问,现是美国中东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的亲信,还获特朗普女婿贾里德・库什纳盛赞。
库什纳也参与布莱尔计划,且多次称加沙“滨水地产价值极高”,要知道,加沙民众还在为生存发愁,这些人却先盯上地产,关注点难免引人质疑。
而莱特斯通执掌的“亚伯拉罕协议和平研究所”,前不久被美国右翼智库传统基金会收购,他本人尖锐批评联合国,《国土报》还披露,他曾与白宫合作起草加沙“战后”情景方案。
很明显,他立场倾向以色列、排斥传统援助体系,加入团队难以为巴勒斯坦民众考虑。
萨维里斯出身埃及亿万富豪家族,身家近100亿美元,父亲昂西是建筑业巨头,创办的奥拉斯科姆集团成了埃及首家跨国企业;71岁的他靠电信、采矿敛财,在埃及商界地位显赫。
他与布莱尔交情深厚:曾在圣特罗佩豪华游艇、私人飞机上会面,还在开罗、南非等地接触。
早年间英美联军入侵阿富汗后,他就与布莱尔合作过“重建”,当时不少项目成了资本逐利工具,民生改善有限,如今两人再联手,是否重走老路存疑。
埃及作家尼哈尔・埃尔阿萨尔评价客观,但也点出了关键:萨维里斯虽批评埃及总统塞西政府、塑造“中立”形象,却坚信“埃及问题是军方干预经济、阻碍自由市场”,是彻头彻尾的自由市场信徒。
可加沙当下最需快速落地的民生保障,重建医院、学校、住房,保障粮药供应,自由市场“资本驱动”逻辑未必适用:资本逐利,若重建项目短期无回报,萨维里斯这类玩家未必愿意投入。
更别说他与阿联酋关系密切(阿联酋在埃及有巨额投资),双方还都支持布莱尔“以迪拜为蓝本建加沙自由经济特区”,迪拜模式虽成功,但加沙无迪拜的地理、资源优势,强行复制恐水土不服,最终受益的还是资本,而非民众。
而私募常靠高杠杆收购企业,再裁员、变卖资产压缩成本,高价转手获利,极少优先考虑员工生计与行业生态。
让这样的企业掌舵人参与加沙治理,难免让人担心:加沙重建会不会变成阿波罗等资本的“盈利项目”?
2024年5月,还称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是“正义之战”,要知道,那场行动给加沙带来巨大伤亡与基建破坏,他的表态很难让人相信会公平对待巴勒斯坦诉求。
而他在学术圈行事也有争议:曾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董事及主要捐赠人,2023年下半年因校方主办“巴勒斯坦书写”文学节,发起运动逼校长辞职。
后来全美高校爆发支持巴勒斯坦抗议,他又谴责“这不是反犹太主义,而是反美主义”。
他习惯用影响力压制不同声音,而加沙治理需倾听各方意见,尤其是当地民众的,他的风格并不适配。
几位成员中,卡格争议最小,这位受尊敬的欧洲技术官僚,2023年末至2025年中任联合国加沙高级人道主义与重建协调员,对加沙情况有直接了解。
近期采访中,卡格坦言,她与其他外交官、人道工作者没预料到加沙冲突持续这么久,还形容加沙被摧毁得宛如月球表面,称加沙的事会萦绕所有人心中,是集体良知的污点,这些话道出了加沙惨状,也显露出她对人道危机的关注。
但卡格的经历也暴露无奈:她提到,在加沙管理援助时,有关方面强制要求通过GHF而非联合国运送物资,直接导致“援助被武器化”,且此前“哈马斯截留援助”的说法“未经证实”。
这说明,即便她有改善人道状况的意愿,也受外部力量制约,作为技术官僚,她无核心决策权,难改援助被操控、民众需求被忽视的现状。
看到这里,“加沙治理天团”的底色已清晰:莱特斯通带争议援助烙印、倾向以色列。
萨维里斯是自由市场信徒,重资本利益,罗温坚定支持以色列,强势逐利;卡格有人道关怀,却无实权。
加沙民众想要的,是能解决吃饭、住房、就医的治理者,是能公平对待巴以、推动和平的推动者。
但这四人要么绑定资本,要么立场倾斜,要么缺乏决策权。
让他们主导过渡治理,所谓“重建”恐是为地缘博弈与资本逐利服务,而非为这片土地上饱受创伤的民众。
说到底,判断治理团队能否带来希望,看的不是头衔与人脉,而是过往行动是否惠及普通民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