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对中国下手,特朗普掉头痛击俄罗斯软肋,还想让中国办一件事
事到如今,特朗普不得不承认,他把事情想简单了。他表示自己跟普京的关系非常好,以为很轻易地就能让俄罗斯停火。然而事实并不如他想象的那样,如今普京早已经摊牌,乌克兰若不答应条件,将会使用武器实现。认清事实的特朗普也不得不改变态度,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措施。他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打击俄罗斯的能源,以遏制其收入。由于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美国对其加征了50%的关税。
但对付中国,特朗普不敢轻举妄动,而是想让兄弟们先上。他曾在不同场合分别向G7、欧盟、北约三个组织喊话,要他们对中国加征关税,以免中国再购买俄罗斯的能源。然而,这三个组织都不敢对中国动手,对于特朗普的话只能假装没听到了。
无奈之下,美国只能冒着与俄罗斯撕破脸的风险,另辟蹊径。众所周知,能源是俄罗斯经济的核心,特朗普的新方法仍是对付俄罗斯的能源,但避开了中国。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最近特朗普批准允许情报机构和五角大楼协助乌克兰对俄罗斯袭击,并要求北约盟友向乌克兰提供类似的帮助。而袭击的重点便是俄罗斯纵深的炼油厂、能源管道、发电站和其他基础设施,主要目的便是限制俄罗斯通过能源获得收入。
实际上,开战以来美国一直在为乌克兰提供情报,但范围仅限于乌克兰领土。在特朗普批准后,美国提供的情报将覆盖到俄罗斯纵深。乌克兰也一直在通过无人机打击俄罗斯的能源设施,但由于缺乏情报只能打击边境地区的目标。
更关键的是,白宫官员还透露,美国正在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梭鱼”等射程超过500英里的导弹。美国最近还批准向乌克兰出售增程攻击弹药,射程可达150至280英里。这些弹药的射程将远远超过此前美国提供的海马斯火箭炮和ATACM导弹的,对俄罗斯纵深目标构成威胁。
有了美国提供的情报和更强大的武器,乌克兰对俄罗斯的袭击无疑将产生更强大的效果,这无疑是在痛击俄罗斯的软肋。
实际上,这段时间乌克兰就不断在攻击俄罗斯的能源设施,并造成了严重影响。自2025年8月以来,乌克兰已经袭击俄罗斯38家炼油厂中的至少16家,导致俄罗斯柴油出口降至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据俄罗斯媒体《生意人报》报道,将近40%的炼油产能已经关闭,其中70%是乌克兰袭击造成的。目前,20多个地区出现燃料短缺。克里米亚地区已经进行了限购,每位客户只能购买不超过20升的燃油。
今年年初以来,俄罗斯燃油批发价格已经上涨了40%。能源是工业的粮食,能源上涨必然导致通货膨胀。为了缓解危机,俄罗斯已经禁止出口汽油,并且降低了进口关税,开始从周边国家购买。
在对俄罗斯动手的同时,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则非常温和,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要求中国帮个忙,希望中国购买美国的大豆。实际上,这是今年以来特朗普第四次提出希望中国购买美国的大豆。
据美国媒体报道,今年以来中国都没购买过美国大豆,现在美国农民种出的豆子已经卖不出了。最让他们糟心的是,前段时间美国宣布帮助阿根廷缓解经济危机。
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开会时手机短信被人拍到,有人问他,美国花钱帮助阿根廷,阿根廷却降低关税,向中国出售大豆,抢了美国生意,这让美国农民情何以堪?要知道,共和党的票仓就是中西部的农民,得罪了他们,特朗普也没好果子吃。
所以,他才这么着急地求中国购买大豆。
从这两件事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中俄的策略,就是拉一个踩一个,各个击破。从特朗普上任开始,试图拉拢俄罗斯,好腾出手来对付中国。所以,一直不愿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反而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
但经过一轮交锋之后,特朗普终于认清,中国已经今非昔比,美国跟中国硬碰硬根本占不到便宜。于是又调整了策略,对中国变得客气,想用生意安抚中国,反而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措施。
中俄自然能识破特朗普的这套把戏,双方的友谊不会因为一时一事而改变,更不可能被美国挑拨离间。
美国想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情报并非没有风险。此前,特朗普停止了对乌克兰的援助,普京才将其视为中立的调解方,愿意与其沟通。一旦美国重新援助乌克兰,无疑将失去俄罗斯的信任,无法再充当调解人。
这意味着俄乌之间再也没有缓冲空间,只能在战场上决出胜负,战争只会拖得更久。美国若进一步加强制裁措施,有可能卷入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
而对于中国来说,买不买大豆则要看美国的诚意,看看美国能拿出什么筹码来交换。美国不能一边总想着遏制中国,一边又想着要中国购买其商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