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6 03:55

不顾卡德罗夫警告!莫斯科法院顶压判案,车臣少年入狱!

2025年9月29号,莫斯科萨维洛夫斯基区法院干了件让车臣那边炸锅的事。
不顾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的反对,把14岁的车臣少年穆斯林·穆尔迪耶夫判了2年监禁,之后还得去劳教所服刑。
跟他一起被判刑的还有四个青少年,刑期从一年十一个月到三年半不等,几个人都是因为“团伙共谋实施街头斗殴”这个罪名。
其实之前莫斯科检方就建议判穆尔迪耶夫2年,要知道这罪名在俄罗斯最高能判7年,这么看检方的建议还不算顶格。

但这事的争议点,远不止刑期长短那么简单。
案子本身不简单,少年说护友,检方拿视频说话先说案子本身,法院认定这几个青少年在莫斯科市中心霍登斯科耶波列区的街头,一共袭击了五个路人。
调查人员还说,他们不是单纯打架,是主动挑事之后,还把打斗过程拍下来发网上,就为了炫耀自己多厉害,甚至拿出了视频当证据。
可穆尔迪耶夫这边不认账,他从2023年10月起就一直居家监禁,到现在也否认所有指控,说自己当时是在公园看到朋友被人欺负,才出手保护的。

他的律师阿斯兰别克·明卡伊洛夫也帮着说话,盼着检方能“明智点”,承认自己委托人是清白的。
还有车臣人权专员曼苏尔·索尔塔耶夫,之前也替这几个孩子发声,说他们还是“孩子”,价值观都没完全成型,还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不应该直接判监禁。
其实,我倒觉得这话有几分道理,14岁的年纪,犯错是可能的,但一上来就关监狱,会不会太极端了?毕竟惩戒的目的是让人变好,不是单纯“关起来”。
不过法院没听这些意见,该怎么判还是怎么判。
本来只是个未成年人打架的案子,结果车臣老大卡德罗夫一掺和,这事直接从“司法案件”变成了“联邦和地方的较劲”。

卡德罗夫早在2024年12月就炸过一次,当时他直接点名批评俄罗斯调查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和内务部长科洛科利采夫,说这俩人在“煽动排外情绪”,还把和邻国的关系搞得更紧张。
他甚至放话“真主终将惩戒他们”,态度硬得很。
不光骂官员,卡德罗夫还承诺肯定会让穆尔迪耶夫放出来,说这孩子被拘留,根本不是个案,是俄罗斯对“少数民族和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移民”的普遍态度。
他还反问了句挺扎心的话,“我们为什么失去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为什么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如此紧张?”
这话明摆着是在说,联邦的移民政策没做好,才引发了这些问题。

其实,卡德罗夫这么护着穆尔迪耶夫,也不是没原因。
车臣本身就是以穆斯林为主的地区,这些年他一直反对俄罗斯收紧移民法,之前还为车臣移民在其他城市的就业歧视问题跟当地政府交涉过。
在他看来,穆尔迪耶夫这案子,就是联邦借“打架”为由,针对少数民族移民。
可联邦这边的态度也有意思,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被问起这事,直接说“不发表评论”,既不帮卡德罗夫,也不帮联邦官员,明显是想躲着这摊事。
倒是调查委员会挺硬气,法院判了之后,又把穆尔迪耶夫涉案的视频发了一遍,强调“坚持指控”。

不过后来检方还是把案卷退回去复核了,看来他们也知道这事不好收场。
恐袭是导火索?移民政策收紧才是关键背景可能有人会问,卡德罗夫为什么这么在意一个打架案?
其实背后藏着个更大的背景,2024年3月的“番红花”音乐厅恐怖袭击事件。
那次袭击太惨烈了,4个拿着自动武器的人冲进音乐厅扫射,造成147人死亡,336人受伤,光经济损失就有57亿卢布。
后来查出来,这4个袭击者都来自塔吉克斯坦,案发前还是从土耳其那边非法入境的。

这事之后,俄罗斯民众对移民的安全感直线下降,网上全是“加强移民管控”的声音。
俄罗斯警方也没闲着,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些大城市搞了大规模的移民突击搜查,2024年4到5月就驱逐了一万多非法移民。
到了6月,调查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还呼吁出台更严的移民法,想提高移民准入门槛,缩短居留许可的有效期。
如此看来,卡德罗夫之所以把穆尔迪耶夫案跟“移民歧视”挂钩,就是因为他觉得,联邦在恐袭后把“移民”和“危险”绑在了一起,执法越来越严,甚至有点“一刀切”。
在他眼里,14岁少年因为打架被判刑,就是这种“反移民情绪”下的过度惩戒。

现在检方把案卷退回去复核,这事的走向就更难说了。
要是最后还维持原判,卡德罗夫那边肯定不乐意,车臣和联邦的关系可能会更僵;要是改判非监禁刑罚,又有人会说联邦向地方低头,以后其他地区的移民案件更难判。
其实,这案子看着是个小事,其实折射出俄罗斯的三个大问题,联邦司法和地方权力怎么平衡?
移民政策怎么在“保安全”和“护权益”之间找中间点?
未成年人犯错,到底该罚还是该教?
毫无疑问,穆尔迪耶夫的结局会影响后面很多事。

而俄罗斯未来的移民政策,要是还找不到平衡点,类似的争议恐怕还会不断出现。
毕竟多民族国家的治理,从来都不是“硬来”就能解决的,得更细致,更考虑不同群体的感受才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顾卡德罗夫警告!莫斯科法院顶压判案,车臣少年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