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甩20点和平计划逼哈马斯,周日设死线,加沙要停火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加沙冲突提出“20点和平计划”,并为哈马斯设定周日截止期限,这一举措引发巴以双方及地区各方的连锁反应。从哈马斯局部响应、以色列筹备停火,到美国特使赴中东斡旋,加沙和平进程在多方角力中呈现出微妙的转折,却也暗藏诸多不确定性。
特朗普提出的“20点加沙和平计划”,核心诉求之一是推动巴以双方实现停火,并为加沙战后秩序搭建框架,其中明确包含人质释放、哈马斯成员赦免(同意与以色列和平共存者可获赦免)等关键条款,同时设下周日的最终响应期限。
然而,哈马斯的回应却呈现“局部接受、整体拒绝”的态度。一方面,哈马斯同意立即就人质释放问题展开会谈,这被外界视为打破僵局的重要信号——毕竟自加沙冲突升级以来,人质问题始终是阻碍和平对话的核心障碍之一。
另一方面,哈马斯明确表示暂不接受“20点计划”的全部内容,未透露具体反对条款,但外界普遍推测,其对加沙战后治理权、以色列撤军时间表等核心议题仍存分歧。
这一回应直接导致特朗普的“周日截止期限”被变相推迟。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特朗普虽强调“谈判不应拖延数周”,要求尽快看到结果,但也默认了人质谈判先行的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为推动计划落地,特朗普近期多次对以色列施压,公开呼吁其停止对加沙的轰炸,而这一立场与以色列此前“以军事压力迫使哈马斯让步”的策略形成明显反差。
面对特朗普的施压与哈马斯的局部响应,以色列方面释放出积极信号——宣布正准备“第一阶段停火计划”,若能落地,有望结束近两个月来的加沙冲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已确定派遣亲信罗恩・德默牵头代表团参与会谈,且其本人原计划发表相关声明(后略有延迟),显示出以色列对谈判的重视。
但内塔尼亚胡的“和平努力”正遭遇来自国内的巨大阻力,尤其是极右翼联盟伙伴的反对。财政部长贝扎列尔・斯莫特里奇公开批评与哈马斯的谈判是“软弱的表现”,认为以色列不应在“未压制哈马斯炮火”的情况下妥协;国家安全部长伊塔玛・本・格维尔更是放出狠话,若哈马斯在战后仍保持存在,将辞去政府职务。
这种内部矛盾暴露出内塔尼亚胡的执政困境:一方面,他需维持极右翼联盟的稳定以保住政权,因此不敢过度违背盟友立场;另一方面,特朗普的压力与民众对停火的期待(以色列国内对冲突持续的不满情绪渐长)又迫使他推进谈判。
为推动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的斡旋行动已同步升级。特朗普的女婿贾里德・库什纳与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正前往中东地区,计划在埃及等地与各方沟通,试图搭建持续对话的框架。
选择埃及作为重要斡旋地点,背后有明确的战略考量——埃及与哈马斯军事领导层长期保持着较密切的沟通,而哈马斯内部却存在“政治派”与“军事派”的立场分歧: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哈马斯政治派倾向于尽快达成人质协议,而军事派则对停火条款仍有保留。
库什纳与威特科夫的任务,正是通过埃及协调哈马斯内部立场,同时继续向以色列施压,营造“高压锅式”的谈判环境以促成突破。
从当前局势看,加沙和平进程虽出现“人质谈判先行”的曙光,但要实现全面停火仍需跨越多重鸿沟。哈马斯与以色列在核心议题上的分歧、内塔尼亚胡的国内政治束缚、美国斡旋的实际效果,以及哈马斯内部的立场协调,任何一环出现偏差都可能导致谈判破裂。
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始终支持“两国方案”,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呼吁各方立即停火止战,保护平民安全,推动巴以双方回到谈判桌前。
当前加沙局势的微妙转折,为和平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但各方能否抓住这一机会,以务实妥协推动局势降温,仍需时间检验。
毕竟,持久的和平不仅需要短期的停火协议,更需要兼顾巴以双方的合理安全关切与发展诉求,这注定是一条漫长且复杂的道路。
#时事热点头条说##热点##国际##军事##以色列##加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