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料到中方优势越来越大,新加坡坐不住了?要在马六甲对华下狠手
在整个国际范围内,新加坡所采取的外交策略用两个字就能概括,那就是务实。
以往多年他们在复杂的国际外交场上一直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和身份,但在近些年由于变局较大,新加坡也被裹入到国际动荡与潮流中。
但很多人不理解的是,这和他们邀请印度参加马六甲海峡联合巡逻编队有什么关系呢?
在整个国际社会上,大家都认可马六甲海峡是全球最重要的航道之一,甚至可以说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航运对新加坡来说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六甲海峡,新加坡的航运利益更加突出。
他们可以借助着马六甲海峡通往南海,也十分看好这里所占据的全球贸易枢纽的关键地位。
但让我们新加坡有些坐不住的是,这些年中国在南海的地位不断提升,不管是在南海地区所采取的各类行动,还是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都让新加坡产生了一种不安。
当中国开始逐步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时,新加坡就必须要采取一些行动保住自己的利益。
作为全球最关键的海上航道,马六甲海峡总长度为805公里。
而这里每天承载着全球1/4的航运量,还有一半以上的石油运输。
每天都有上万艘船驶过这里,而这其中又有六成的船只和中国有关系。
有数据显示中国约八成的石油与七成的天然气进口都需要途径马六甲海峡,所以说这里是一条关键的海上生命线,一点都不为过。
但这只是之前的情况,当中国开始加大了对南海的关注和投资后,新加坡感觉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和挑战。
早在2019年开始,中国就不断通过与其他国家合作的油气管道、铁路等项目,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新加坡也感受到他们曾经所拥有的国际航运上的优势与主导地位正在不断被削弱。
因此在这个节点,他们主动邀请印度参与马六甲海峡的巡逻任务,其实也是在借机寻找外部援助,企图在国际航运方面达成利益平衡。
在国际社会上,新加坡看起来与世无争,但其实他们的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极高,尤其是对海上通道开放的依赖。
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新加坡一直搞的是两头吃的概念,绝不让自己明显的偏向另一方。
可现在的国际局势却让新加坡左右为难。一方面美国还在大力推动印太战略,可事实上除了菲律宾,其他的东南亚国家都在避免选边站队这件事。
另一方面,表面上日本、澳大利亚这些美国的铁杆盟友也介入到南海事务中,但他们顶多是占个名头,根本没出什么实际的力。
美国屡屡炒作南海事务,却也没拿出实质性的成果。
从一开始的寄予厚望到现在的大失所望,新加坡应该也清楚,至少在短期内美国其实已经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既然别人靠不住,就只能靠自己,在综合考虑后,新加坡现在向印度发起了邀约。
从印度的角度来看,能受到这样的邀请他们相当荣幸,毕竟这些年印度的外交策略也和新加坡的利益诉求不谋而合。
在有关南海和东南亚事务上都能看到印度的身影,尤其是今年7月份,他们还派遣东部舰队的编队穿越了马六甲海峡并停靠多个南海国家。
那时候面对媒体采访,印度也毫不掩饰的说他们这番举动就是为了对中国在南海的影响力发起压制。
新加坡在这件事上根本不能装傻,这恰恰也是他们选择印度的原因。
在地理位置上,印度虽然不属于马六甲海峡的沿岸国家,但是它的存在感够强,而且也有介入此事件的政治成本。
这样一来,新加坡就可以利用外部力量帮助自己平衡局势,而且还不至于直接和中国发起对抗。
以往多年,新加坡一直表现出不愿意在南海局势中站队的立场,可实际上他们却希望美国能够长久在南海问题上保持主导性优势。
因为从经贸利益关系网来看,新加坡和中国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他也害怕中美博弈趋势越来越明显,自己终究要选边站队。
对印度而言,此时受邀参加马六甲巡逻编队也是一个新的合作机会,更符合他们的东进战略规划。
顺利参与到联合巡逻中,可以帮助印度提升他们在此区域的存在感,也能够借此机会和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打造出更紧密的军事联络。
另一方面,这也符合印度想要扩大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诉求。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印度可以两手空空的去。
众所周知现在印度的国防预算本来就有些紧张,可按照协议,他们每个月还要承担180万美元的费用,其中包括燃油和补给,另外他们还要在人员培训和护卫舰升级上提供资金。
这笔账算起来对印度来说已经算是不小的负担了,当然如果要对比提高战略影响力的回报,印度还是有的赚。
再从新加坡的角度来看,我们上面提到的都是他们邀请印度入局的好处,但这并不是毫无弊端。
因为印度的加入会使得区域内的安全格局受到影响和改变,这就会触及到其他国家的利益,比如印尼和马来西亚就可能提出反对意见。
另外印度的加入将影响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合作,他会使马六甲海峡失去安全名头成为新的博弈场。
因此这样来看新加坡这番举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为自己争取了主动权,但背后却有更深层的隐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