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美女远嫁中国,回国哭了3天,坦言老挝与中国的差距一目了然
老挝和中国挨得近,边境线上来来往往的人不少,中国人去老挝做生意、修路建桥的多了,老挝姑娘嫁过来的案例也就水涨船高。这不,前阵子一个老挝姑娘远嫁中国农村,头几年过得还凑合,结果回趟老家探亲,哭了整整三天,回来就直言两国差距大得没法比。珊珊是老挝人,在万象那边上过大学,学了点中文。毕业后她在一家中资公司上班,负责些翻译和文件整理的工作。那时候中国企业在老挝投了不少项目,带动了本地就业。
她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认识了丈夫,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国农民工,叫李志,从云南边境过来的,在老挝干了六七年活儿,攒了点钱,年纪不小了,国内相亲市场混得不太顺。
李志去老挝那会儿,正赶上中老铁路建得热火朝天,他参与了些基建,工资还行,生活稳定了就想找个伴儿。俩人是通过公司介绍认识的,珊珊中文说得还行,李志人老实,慢慢处出感情来了。结婚办得简单,在万象那边走个形式,没大操大办。
珊珊跟着他回中国,落地云南农村老家,那地方交通还行,但在她眼里已经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了。老挝那边,经济底子薄,全国GDP就那么点,人均才两千多美元,农村更别提了,路多是土路,雨季一过就成泥浆坑,电力不稳,晚上黑灯瞎火的。
嫁过来后,珊珊头一件事就是适应中国农村的生活。李志家在村里,三层小楼,院子带个菜园,水泥路直通门口,这在老挝是高端配置。她带了点老挝基普换人民币,一沓厚厚的钱换出来就十几张纸钞,她当时就愣了,心想这差距怎么这么直白。
中国东西便宜又多,超市里鸭脖零食堆成山,老挝市场摊位上蔬菜就那么几样,还贵。她从小吃糯米饭,手抓着吃,来中国学用筷子夹菜,起初不习惯,但很快就爱上了多样化的口味,中国菜咸辣甜酸啥都有,老挝那边清淡为主,油水少,饭量大。
老挝出行靠巴士或摩托,路况差,颠簸半天到不了地方。中国高铁一坐,几个小时跨省,珊珊第一次坐高铁,刷个码就上车,车厢干净空调足,窗外风景刷刷过,效率高得让她直呼过瘾。
村里变化也大,以前中国农村穷,交通闭塞收入低,现在扶贫政策一推,路修好了,网通了,村民上网卖货,果园水稻都机械化了。李志家附近,云南边境靠着中老铁路,2021年通车后,货运物流顺溜多了,本地香蕉芒果直达中国市场,收入翻倍。
她在微信上发些生活照,院子菜园,本想和老挝朋友分享,谁知那边人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聚会时,有人说她嫁中国农村,肯定吃苦头,中国穷地方多,照片里那房子土里土气。珊珊的朋友转述给她,她一听就堵心,那些旧识压根儿不了解中国现在啥样。
这事儿一刺激,珊珊决定回老挝看看父母,顺便探探旧友。飞机落地万象,热浪一扑,她就觉得不对劲。街上车少人多,自行车摩托挤成堆,尘土飞扬。回家村里,路还是老样子,坑洼不平,雨后泥泞。珊珊心里一沉,差距不是说说而已,是实打实的日常落差。
三天下来,她哭了。不是因为后悔嫁人,而是触动那些旧日艰辛。中国这边,教育普及,农村小孩上网课,手机学知识,机会均等多了。她回国后直言,这差距一比就了然,老挝发展慢,基础设施弱,民生保障差,中国这些年变化快,农村比城里还宜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