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6 03:52

28秒吞噬600年村庄,瑞士冰川崩塌,“仙境村庄”遭团灭

编辑 文聪

前言瑞士布拉滕村的300名居民怎么也没想到,他们会在一个普通的五月下午被迫永远离开自己的家。当地政府的紧急疏散令来得突然而坚决,原因是村子上方的桦树冰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下滑动。
一周之后,这个阿尔卑斯山区的小村庄被彻底埋葬在冰块、岩石和泥沙之下。仅仅28秒,教堂的尖顶消失了,市政厅不见了,一排排民居也被吞没。曾经生机勃勃的,拥有600年历史的山村,变成了一片死寂的废墟。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芭芭拉·阿赫莱纳曾于布拉滕村上方山腰处的法夫勒阿尔普酒店,担任经理一职。
事发那天她和团队正忙着准备迎接新一季的游客。突然间,工人们开始向出口奔跑,大声喊叫着要立即撤离。
起初没人能理解这种紧急程度。桦树冰川看起来还是老样子,静静地躺在山谷对面。但科学家们通过精密仪器发现了可怕的事实:这座冰川正在以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速度移动,而且移动轨迹直指山下的村庄。

地方政府很快被说服了。他们下达了紧急疏散令,要求全村居民立即撤离。许多人只来得及带走最重要的物品,就匆匆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家园。
疏散后的第七天,灾难如期而至。巨大的冰块混合着岩石和沙砾,形成一股白色的洪流,沿着陡峭的山坡倾泻而下。轰鸣声在山谷中回荡,尘土遮天蔽日。当一切归于平静,布拉滕村已经面目全非。

阿赫莱纳后来回到现场查看时,眼前的景象让她难以接受。村庄的位置还在那里,但所有熟悉的建筑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厚厚的泥石堆积。她无法理解这种变化,明明几天前还是生活了多年的地方,现在却变得如此陌生。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冰川学家丹尼尔·法里诺蒂认为,布拉滕村的遭遇反映出阿尔卑斯山冰川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他指出,这种规模的冰川崩塌事件,在瑞士的近代历史上还没有过先例。

消失的冰川欧洲正在经历比地球其他地区更快的升温过程。数据表明欧洲大陆的升温态势不容小觑,其升温速率竟高达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这一现象为气候问题敲响了更为急促的警钟。这种快速升温对阿尔卑斯山的冰川造成了毁灭性影响。
法里诺蒂带领研究团队长期监测瑞士境内的冰川变化。他们的数据令人震惊:在过去一百年里,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已经失去了将近三分之二的冰量。更让人担忧的是,冰川消融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研究团队的测算结果显示,从1931年到2016年这85年间,瑞士冰川的总体积减少了一半。在2016年至2022年这短暂的6年时光中,冰川状况愈发堪忧,其体积额外损耗了12%,如此态势,着实令人忧心。这种加速度让科学家们深感不安。
罗纳冰川是法里诺蒂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罗纳河这条流经瑞士与法国的重要河流,其源头正是这条冰川。
它宛如大地的血脉,从冰川出发,一路奔腾,滋养着两岸的土地与生灵。站在冰川上,法里诺蒂能够清楚地看到两侧花岗岩山壁上的痕迹。那些痕迹标记着1850年时冰川的高度,当时冰面几乎与山脊齐平。

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法里诺蒂和他的学生们站立的地方,每年都会失去5到6米厚的冰层。
与此同时冰川的长度也在快速缩短,每年要后退几十米。综合计算下来罗纳冰川每年要损失总量的2%到4%。

依据当下气候变化态势,法里诺蒂作出预测:罗纳冰川恐在本世纪末彻底消融。这一趋势若持续,冰川消逝或许并非遥不可及。到2100年,现在还能看到的这片巨大冰体将不复存在,只剩下裸露的岩石。
为深入探究冰川的动态变化,法里诺蒂率领团队在冰川之上精心安装了品类多样的监测设备,以期凭借精准数据,洞察冰川的细微变迁。他们建立了由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的GPS塔,用来记录冰川的移动轨迹。

他们还会定期向冰川融水中注入无害的粉色染料,通过观察染料的流动速度来了解融水的情况。
这些科学研究让人们能够更直观地看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当粉色的融水从冰川表面流下时,那种视觉冲击让人难忘。但对法里诺蒂来说,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冰川本身年复一年的退缩,那种变化用肉眼就能看出来。
水资源危机的前兆冰川的快速消融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它直接威胁着欧洲的水资源安全。法里诺蒂将冰川喻为大自然的水塔。这些冰川储存着历经几个世纪积攒的水量,于炎热干燥的夏日,为河流提供稳定且持续的水源补给,维系着生态的平衡。

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孕育了欧洲几条最重要的河流。除却罗纳河,莱茵河、多瑙河与波河亦发源于此地冰川。这些河流从冰川奔涌而出,开启各自的旅程,似是自然赋予大地的灵动脉络。当这些冰川消失后,这些河流的水文状况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在没有冰川的情况下,河流将完全依赖降雨和降雪。这意味着在干旱的夏季,当降水稀少而用水需求最大时,河流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缺水状况。

法里诺蒂解释说有冰川的流域即使遭遇极端高温和干旱,仍然能够通过冰川融水维持一定的流量。但如果冰川消失了,同样的气候条件下,这些地区可能一滴水都没有。
这种担忧已经开始变成现实。在莱茵河下游几百英里外的德国杜伊斯堡港,HGK航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施泰芬·鲍尔正在为日益频繁的低水位问题头疼。

莱茵河是德国经济的命脉,大量的货物通过这条水道运输。鲍尔站在拖船上测量水深时,电子显示屏上的数字让他皱起了眉头:250厘米。正常情况下,这里的水深应该有350厘米左右,现在足足低了1米。
近年来每到夏末秋初,莱茵河都会出现创纪录的低水位,而且持续时间越来越长。2018年那个炎热干燥的夏天,河水水位一度降到驳船完全无法通行的程度,给依赖水运的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应对这种新常态,鲍尔的公司开始设计建造新型的低水位驳船。这些特制的船只只需要1.2米的水深就能航行,还能运载600吨的货物。但在一个年产量只有一百多艘驳船的行业里,要更新整个船队需要很长时间。
水位下降不仅影响航运,还威胁着沿岸的工业生产。许多工厂依靠河水进行冷却,水位太低时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农业灌溉也面临挑战,一些地区不得不实施用水限制。
法里诺蒂认为冰川已经成为气候变化最直观的证据。听闻全球平均气温攀升1摄氏度,人们或许会觉此数字抽象,难以直观感知其带来的影响。这看似微小的升温,实则暗藏气候变化的汹涌波澜。

但只要看看冰川在这1度升温下发生的剧烈变化,看看布拉滕村的遭遇,看看莱茵河的低水位,就会明白这个看似微小的温度变化背后,是一个足以改变整个欧洲未来的巨大转变。
从瑞士的高山到德国的河港,从被掩埋的村庄到干涸的河道,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欧洲大陆上真实地上演着。这不再是遥远的威胁,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8秒吞噬600年村庄,瑞士冰川崩塌,“仙境村庄”遭团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