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6 03:52

1000亿美元的高铁,居然一寸铁轨都没有,美国高铁症结到底在哪?

说起加州高铁这事儿,简直就是美国基建的一个活生生案例,花了上千亿美金,到头来连一寸铁轨都没铺上。项目从2008年启动,本来是想连接旧金山和洛杉矶,让老百姓从开车9小时变成高铁2小时多,省时省力还环保。
可到现在,2025年9月了,工程还卡在中央谷地那一段,桥墩是建了几个,路基也平了点,但轨道?压根儿没影儿。

施瓦辛格的加州雄心:高铁从债券到联邦钱的起步路加州高铁的种子其实是阿诺德·施瓦辛格在2003年当上州长后种下的。那时候他刚从好莱坞转战政坛,带着一身肌肉和明星光环,很快就盯上了基础设施这块大蛋糕。
2008年11月4日,加州选民以52.7%的票数通过了第1A号提案,批准发行95亿美元债券,用来启动高铁建设,这笔钱是项目第一桶金。
施瓦辛格在背后推波助澜,他公开表态说,这条高铁不光能拉动经济,还能创造60万个就业岗位。想想看,那年金融危机刚爆发,美国到处是失业潮,施瓦辛格这招儿确实抓住了人心。

施瓦辛格对高铁的热情不是空穴来风。2010年他访问中国,亲身经历了沪宁高铁的飞驰,那种速度和效率让他眼睛一亮。回国后,他立刻推动加州高铁局申请联邦刺激资金。
2009年2月,奥巴马政府通过复兴与再投资法案,向全国高铁项目砸了81亿美元,加州独吞31亿。这下子项目火了,规划总长800多英里,时速220英里,预计总成本330亿,2020年通车。
施瓦辛格在2010年10月签署申请书时,强调这将是美国基建的示范工程。说实话,那时候大家伙儿都挺乐观的,债券卖得快,联邦钱到账,工程局也开始绘图选线,从旧金山湾区直奔洛杉矶盆地,中间穿越中央谷地这个农业大区。

不过,施瓦辛格的任期到2011年就结束了,他卸任前还想给项目加把劲儿,但预算紧巴巴的,州议会那边总卡壳。2010年10月,他否决了议会想加的财务监督条款,说是为了加快进度。
结果呢?这事儿后来被批评为埋下隐患,没早点管好钱袋子。施瓦辛格走后,新州长杰里·布朗接棒,继续推,但项目已经显露出苗头。土地征收就开始麻烦了,美国70%的地是私有的,加州高铁得征2000多块地,每块谈下来平均三年。
农场主们不乐意,环保组织起诉,官司一打就是好几年。2013年,第一份建设合同终于签了,但开工得等到2015年1月6日,在弗雷斯诺附近的麦田上铲第一锹土。那时候,奥巴马还在位,联邦又追加了点钱,项目看起来稳稳的。

总的来说,起步阶段加州高铁靠的是施瓦辛格的明星效应和奥巴马的联邦支持。债券95亿,外加联邦31亿,总投入起步就过百亿。但这也暴露了问题:规划太宏大,成本低估了,土地和法律的坎儿从一开始就没少。
施瓦辛格的雄心是真,但执行起来,美国的制度就现原形了。私有土地多,利益纠葛复杂,一步步就把速度拖慢了。到2016年,项目花了20亿,建了119英里路基,可轨道还是零。这时候,大家开始嘀咕:钱呢?成果呢?

钱如流水成果寥寥:超支缩水背后的加州高铁烂账项目推进到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彻底露馅儿了。2019年2月,联邦政府收回9.29亿未用资金,还要求退还之前拨的钱。特朗普团队直言,这项目是“通往虚无的列车”,超支严重,没见实质进展。
加州高铁局那时候刚建了35英里路基和11座桥墩,花了上百亿,却连轨道都没铺。想想看,同样一笔钱,在中国能修好几百公里高铁,这对比多扎心。

拜登上台后,风向转了。2021年11月,基础设施法案又给加州注入了35亿,2023年12月5日,拜登政府直接砸下60亿联邦投资,其中30.73亿直奔中央谷地建设。这笔钱本该加速工程,但进度还是龟速。
2023年底,项目总支出已达113亿,预算却从330亿飙到1280亿,涨了近4倍。线路也缩水了,原计划800英里,现在只剩默塞德到贝克斯菲尔德的171英里段,占总长的20%不到。通车时间从2020年推到2033年,纳税人看着钱包瘪了,心塞。

为啥超支这么狠?设计方案改了三四次,每次改都得重来,成本直线上升。承包商换了四家,协调问题一大堆。
中央谷地那段高架桥,488米长,花了近10亿,相当于其他国家同等工程的几倍。土地征收更是个无底洞,2270块地,每块谈三年,有一户农场主不签,整个线得绕80公里,多出50亿成本。
环保诉讼堆积如山,法庭上翻文件、延期审理,工地上的挖掘机闲着生锈。石油巨头、航空公司这些利益集团也掺和进来,他们游说国会,说高铁抢了飞机和汽车的市场份额。结果,联邦拨款总共70亿,到头来成果寥寥。

到2024年,项目卡在谷地,119英里在建,但50%完成度,土地征收才99%。支出160亿,约合人民币1000多亿,这数字听着就肉疼。网友们在网上吐槽,说这不愧是美国式基建,钱花光了,铁轨没影儿。
说白了,这烂账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失控。预算涨、里程缩、时间拖,纳税人买单,老百姓等不到高铁。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问:值不值?

美国高铁的制度死结:从党争到产业链的层层枷锁美国高铁为啥总这么难产?说到底,是制度和现实的死结。拿加州项目举例,党争就是头号杀手。奥巴马时代加钱,特朗普1.0砍预算,拜登又补上,特朗普2.0直接撤资。
2025年7月16日,特朗普宣布终止40亿联邦拨款,交通部长肖恩·P·达菲8月26日又取消1.75亿补助,还计划把24亿重定向到全国铁路程序。这前后摇摆,项目进度能不乱套吗?民主党推基建,共和党喊超支,国会里扯皮,钱批不下来,工地停停转转。

征地难是另一个大坎儿。美国土地私有化严重,农场主、地方势力一反对,就起诉上法庭。加州高铁光征地成本就吃掉联邦大把钱,跟印度高铁的麻烦差不多,日本投了几百亿,最后也黄了。
环保组织动不动就拦,说影响生态,官司打几年,工程拖死。党争之外,利益集团更狠。航空、汽车、石油这些巨头,花钱游说,说高铁会抢饭碗。结果,国会法案总被卡,项目融资难上加难。

产业链缺失是深层毛病。美国重工业空心化,钢铁产能弱,轨道、信号系统得靠进口。贸易战一打,中国零部件限了,美国想100%本土制造,可技术跟不上。加州高铁设计改来改去,就是因为供应链断裂,成本失控。
历史遗留问题也多,Amtrak轨道老旧,桥和路基扛不住高速列车,升级得花大钱。佛罗里达的“伪高铁”就是例子,2023年开通,378公里,时速才200英里,实际均速126,安全事故频发,撞死上百人,被叫“全美最致命铁路”。

对比中国,美国高铁的症结显而易见。中国从2008年“四纵四横”起步,到现在4.8万公里,覆盖97%大城市,效率高成本低。美国呢?钱投股市,重工业锈带一片,基建能力衰退。
党争让政策不稳,私有制让协调费劲,利益集团让改革难推。这不是钱的问题,是整个体系的瓶颈。加州高铁成了反面教材,提醒大家:发达国家也得面对这些老大难。

2025烂尾边缘的加州:撤资后的挣扎与纳税人的账单转到2025年,加州高铁彻底凉凉了。7月16日特朗普撤40亿后,加州州长加文·纽森回应说,这是给中国的礼物,削弱美国竞争力。8月26日又砍1.75亿,9月22日联邦计划重定向24亿到新程序。加州高铁局赶紧起诉,8月8日联邦同意冻结资金,但前景渺茫。
到9月12日,州议会通过上限与交易法案,每年10亿资金到2045年,总计数百亿。这笔钱来自碳交易,勉强维持谷地段建设,171英里在设计和施工中。

但这远不够。项目总预算1280亿,已花160亿,通车推迟到2033年。纳税人负担重,谷地桥墩孤零零立着,象征未竟的野心。
施瓦辛格现在不怎么提这事儿,他转战环保,2025年9月15日还反对选民重划区提案。但项目是他一手推的,现在烂尾,他也难脱干系。纽森团队想翻盘,但联邦撤资后,融资更难,私人投资望而却步。

长远看,美国高铁难有突破。除非党争缓和,征地法改,产业链补齐,否则加州这事儿会重演。纳税人花千亿买教训,老百姓继续开车堵路。
这账单,谁来结?加州高铁提醒我们,基建不是喊口号,得有实打实的执行力。美国要追上,得先解开这些死结,不然高铁梦,就这么悬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000亿美元的高铁,居然一寸铁轨都没有,美国高铁症结到底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