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天然气“生命线”遇袭!俄军大规模行动,冬季能源供应陷困境?
10月2日夜间至3日早晨,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东部哈尔科夫州和中部波尔塔瓦州的能源基础设施发动大规模空袭。乌克兰国有天然气公司“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3日证实,此次袭击动用35枚导弹和60架无人机,系冲突以来针对天然气生产基础设施的“最大规模袭击”。
据乌空军通报,俄军从库尔斯克州、布良斯克州等多个方向发起攻击,乌防空部队与电子战部队共拦截17枚导弹及303架无人机,但仍有大量弹药击中目标。
天然气公司一名官员在社交媒体披露,公司位于两州的核心生产设施大部分受损,部分区域损毁严重,波尔塔瓦州多处气田已紧急关闭并出现全域断电。
作为乌克兰石油和天然气主产区,波尔塔瓦州自今年2月以来已遭多轮袭击,导致乌天然气产能锐减40%以上,此次打击无疑加剧了能源危机。
该企业作为乌克兰最大国有油气企业,承担着1240万户家庭的燃气供应,同时掌控欧洲重要的天然气输送管网与地下储气设施,对乌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该公司此前虽保持盈利并持续增产,但此次核心设施受损可能动摇其供气能力。乌能源部表示,技术团队已紧急赶赴现场抢修,但恢复周期尚无法预估。
俄罗斯国防部3日发表声明称,此次袭击精准打击了“为军工综合体提供支撑的天然气和能源设施”。
俄方强调,此类设施为乌军生产提供能源保障,打击行动旨在削弱乌持续作战能力。
这一表态与近期俄军强化对乌军工企业打击的战略方向一致,显示其试图通过摧毁后勤体系遏制乌军战力。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3日在视频讲话中批评俄方行动,指出“俄罗斯正在寻求进一步伤害我们人民的方法”。
随着冬季临近,能源设施损毁直接威胁民生供暖。
分析指出,波尔塔瓦州气田受损将加剧乌天然气储备压力,若抢修不及,可能导致今冬供暖缺口扩大。
当前,俄乌双方围绕能源设施的博弈已呈常态化。
无人机与导弹的远程打击使能源系统成为战场新焦点,其损毁不仅影响民生,更可能引发工业停滞、财政收入下滑等连锁反应。
这场围绕能源命脉的较量,正成为影响冲突走向的关键变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