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争不断,美国政府再度关门
美国新财年的临时预算方案终究还是没能通过。在最后的午夜前夕,参议院陷入了极度紧张的氛围之中。共和党的“清洁”拨款案以55票赞成、45票反对获得多数,但未能突破60票的阻挠议事门槛。
民主党的版本强调维持《平价医疗法案》补贴并扩大社会项目支出,最终以47票赞成、53票反对遭否。
随着两份方案相继失败,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向各联邦机构下达指令,正式启动“有序关门”程序——美国政府将于当天23时59分之后“关门”。
这次关门将会持续多久?谁也不知道。
最近几十年来,美国政府关门已经不再是偶发现象,而成了制度性顽疾。自1976年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经历过二十多次关门,其中包括:
1980年卡特政府因堕胎资金问题发生的短暂停摆;
1981年里根任期的关门,主要围绕削减社会福利支出;
1995年至1996年克林顿时期的两次关门,累计达27天,因医保改革与预算赤字问题引发;
2013年奥巴马时期的16天关门,因共和党反对《平价医疗法案》经费;
2018年至2019年特朗普任期内的35天关门,因边境墙拨款争执而爆发。
本次关门是美国历史上又一次政治僵局导致的联邦运转停摆。就在前一晚,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国会两党领袖,试图在最后关头推动一份临时拨款协议,以避免10月1日零点到来的财政大限。但与国会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和杰弗里斯的谈判毫无进展,双方表态表示分歧无法弥合,政府停摆已不可避免。
这次的政府关门不同于以往单纯的无薪休假,白宫已经明确提出要准备大规模裁员,意味着数十万联邦雇员的岗位处于危险之中。
关门的连锁反应迅速扩大。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表示,约11,000名员工将被迫无薪休假,仅留下13,000名空管员继续上岗,但薪资支付将被推迟。
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宣布,其下属超过40%的工作人员将停止工作,许多疾病防控和公共健康项目陷入停滞。
劳动工会则在第一时间将白宫预算办公室和人事管理局告上法庭,指控其提前威胁裁员违反《反赤字法》,因为该法明确要求即使停摆,休假员工也应在事后获得补偿。
接下来飞机安全检测与关键设备维护将被延迟,航班大面积延误不可避免。数百万低收入家庭的食品券、住房补贴和能源援助资金面临断档,孕妇与儿童首当其冲。博物馆、国家公园和纪念碑纷纷关闭,城市交通与护照签证等服务严重放缓。
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停摆每天都会造成数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市场分析师担忧,如果持续数周,累计损失将达到数十亿美元,对美国经济信心构成实质打击。
政治层面的口水战同样激烈。特朗普政府将关门责任推给民主党,甚至允许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在官方网站上挂出“激进左翼导致停摆”的横幅。民主党议员则指责白宫提前准备裁员是对公务员的“政治恐吓”,并强调共和党才是拒绝妥协的根源。
美国政府之所以频繁陷入停摆,根源在于预算审批被党派对抗所绑架。两党分歧的核心表面上在于社会政策,而实际上却是美国社会深层撕裂的体现。
共和党代表的主张打着“财政责任”和“国家安全”的旗号,实质上是通过削减社会福利来满足保守派和商业集团的需求。他们坚持缩减医疗补助和福利开支,理由是“债务不可持续”,但背后真正推动力,是减轻企业税负和减少公共支出,让更多资源回流到既得利益群体。
同时,共和党把边境安全作为政治武器,要求大幅增加执法经费和遣返预算,试图迎合其基本盘中的排外情绪,以强化“美国优先”的保守叙事。
对于对外援助,他们也不是出于反战立场,而是想把钱从国际舞台收回来,为国内保守选民制造“美国不再当冤大头”的幻象。
民主党代表的立场同样带有强烈的政治算计。他们表面上强调维持《平价医疗法案》补贴和社会项目资金,但真正动机在于维持自身的选民基础——通过承诺医疗和福利来拉拢低收入群体与少数族裔。
与此同时,民主党并没有真正反对庞大的军费,而是在预算中坚持增加对乌克兰和以色列的援助,把美国纳税人的钱源源不断地投入到海外战争与盟友维持中。他们高谈“人道与国际责任”,实际上是维护美国的霸权体系。
至于所谓的“保护移民和庇护”,更多也是政党动员的手段,用来标榜“进步价值”,而不是出于真正的人道关怀。
因此,共和党要削减福利、强硬边境,塑造铁腕治国的形象;民主党要扩大支出、维持海外援助,以展现虚假的“进步”姿态。两党为了满足各自利益集团和选票盘互不相让,无论是削减还是扩张,最终的输家都是被迫为政治斗争买单的美国民众。
于是,预算案成为党派斗争的武器,政府关门则成了常规剧目。美国两党合谋把治理变成零和游戏,彼此只关心如何在政治博弈中占据优势,却完全无视公共服务的瘫痪给普通人带来的麻烦。
频繁的关门削弱了民众对制度的信任。公务员担心饭碗,家庭补助随时中断,医疗、教育、交通等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动摇。对于许多普通人而言,所谓民主政治已演变成精英博弈的工具,代价却由全社会承担。
归根结底,美国政府的频繁关门,折射出党派极化、政治互信崩塌和制度设计僵化的多重危机。当一个号称“世界最强大民主”的国家,连政府正常运转都无法保障,其所谓的制度优势还能说服谁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