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绝对不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说起俄乌冲突,好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乌克兰在反抗侵略。这看法挺常见,尤其在西方媒体上。但如果你仔细挖挖根儿,会发现事情没那么黑白分明。它更像是大国博弈、国家利益碰撞的结果,而不是单纯的谁对谁错。俄罗斯那边觉得北约东扩挤压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乌克兰想靠西方求发展安全。双方都有自己的算盘,这冲突背后是历史遗留问题、地缘政治压力和国家利益的纠缠。先从历史说起。俄乌关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早从苏联解体就开始纠葛。1991年苏联散伙,乌克兰独立,但俄罗斯一直把乌克兰当成自家后院。2014年,乌克兰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推翻,那场颜色革命让俄罗斯坐不住了。俄罗斯直接吞并克里米亚,还支持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分离势力。这些地方本来就有不少说俄语的人,对俄罗斯有亲近感。俄罗斯的理由是保护当地俄裔居民免受基辅政府的歧视。乌克兰当然不认,说这是赤裸裸的领土侵犯。从那时起,顿巴斯地区就打打停停,死了上万人。这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积累了八年多的矛盾。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官方叫“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领导人普京说,这是为了“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乌克兰,还得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普京觉得北约从1999年起东扩,吸纳了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等14个前东欧国家,这一步步把俄罗斯的安全缓冲区挤没了。如果乌克兰再加入,西方导弹就可能部署在俄罗斯家门口,威胁太大。俄罗斯外交部多次提安全保障要求,比如北约别再东扩,别在东欧放导弹,但西方没当回事。普京在2021年底就警告,说俄罗斯退无可退,必须用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乌克兰的立场也站得住脚。作为主权国家,乌克兰有权选自己的外交路子。乌克兰人记得1930年代的大饥荒,那时苏联政策导致几百万人饿死,对俄罗斯有骨子里的警惕。2014年后,乌克兰更积极向欧盟和北约靠拢,想通过经济整合和安全联盟摆脱俄罗斯影响。泽连斯基上台后,承诺反腐和欧洲一体化。俄罗斯军队进来时,乌克兰全国动员抵抗,说这是保卫家园。国际社会大多谴责俄罗斯,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141国支持谴责俄罗斯入侵。
但问题在于,国际法和国家行为没那么绝对。联合国宪章禁止使用武力威胁或进攻,但现实中,国家往往按利益行事。俄罗斯觉得自己的行动是防御性的回应,不是无端进攻。西方国家也承认,北约东扩确实让俄罗斯不爽,但他们说这是东欧国家自愿加入,没违反任何协议。1990年美苏谈德国统一时,有口头承诺北约不东扩,但没写进正式文件。俄罗斯抓住这点,说西方食言。乌克兰则强调,主权不容侵犯。
这冲突的本质是国家利益驱动。俄罗斯想保持影响力,控制黑海周边,保护能源出口路线。乌克兰是天然气管道要道,俄罗斯不想让它完全倒向西方。乌克兰想发展经济,加入欧盟能带来投资和技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支持乌克兰是为了遏制俄罗斯,维护欧洲秩序。拜登政府从一开始就援助乌克兰武器,说这是捍卫民主。但俄罗斯转向亚洲市场,卖油给中国和印度,经济没崩。冲突持续三年多,双方伤亡巨大,经济损失上万亿。
再看谈判过程。2022年3月,双方在伊斯坦布尔谈过,中立地位和领土问题都摆上桌,但没成。俄罗斯撤出基辅周边,转战东部。乌克兰2022年秋季反攻,收复赫尔松和哈尔科夫部分土地。俄罗斯则在巴赫穆特和阿夫迪夫卡推进。2023年,乌克兰春季反攻没大突破,俄罗斯雇佣军瓦格纳集团一度叛乱,但很快平息。领导人普里戈任后来飞机坠毁。2024年,俄罗斯占阿夫迪夫卡,乌克兰进库尔斯克,但俄罗斯很快反推。2025年,俄罗斯说控制卢甘斯克全境,乌克兰否认,还在库尔斯克占了点地。谈判多次失败,2024年瑞士峰会没请俄罗斯,2025年美俄峰会也没停火结果。
从更广角度看,这不是俄罗斯单方面野心。普京执政风格强硬,强调国家主权,但俄罗斯内部也有压力。经济制裁让俄罗斯转向东方,但国内反对声音被压制。泽连斯基靠媒体保持支持,但乌克兰疲劳感增加。西方援助持续,但特朗普上台后想和谈。俄罗斯控制乌克兰约20%土地,冲突成拉锯战。
为什么说不是侵略与反侵略?因为视角不同。俄罗斯人觉得是自卫,乌克兰人是抵抗。国际上,中国叫“冲突”而不叫“战争”,表明中立态度。一些智库分析,说这是大国逻辑,俄罗斯的大国沙文主义和不安全感推动,但也承认北约东扩是诱因。美国学界有人说,俄罗斯历史上有多次周边行动,不是单纯北约问题。但整体上,国家行为由利益决定,没绝对正义。
冲突影响全球。能源价格涨,粮食短缺,非洲国家受打击。俄罗斯转向中国,深化合作。西方团结,但内部有分歧,东欧怕俄罗斯,西欧更务实。未来,可能靠外交调整。援助影响战局,但没一方能完全赢。
总的来说,俄乌冲突是复杂纠葛,不是简单侵略故事。理解这点,能帮我们看清世界格局。俄罗斯追求战略深度,乌克兰求独立发展,西方维护秩序。各方都有责任,解决得靠谈判,不是无限打下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