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 12:28

伊朗后悔了:4年前有机会切换北斗,非要用GPS导致12日战争惨败


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人们总是在得到代价后才学会转弯。
2025年7月,伊朗军方高层终于承认了一个让他们追悔莫及的事实。
如果四年前果断放弃美国GPS,全面切换中国北斗系统,或许就不会在短短12天的战争中遭遇如此惨痛的失败。
这场战争不仅让伊朗损失了多位高级将领和关键军事设施,更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真相:依赖敌人的技术,等于把命脉交到对方手里。



2025年6月,那一场代号为“狮子的力量”的军事行动彻底改写了中东格局。
以色列200架战机如幽灵般突袭伊朗境内100多个目标,投下330枚炸弹,仅用数小时便摧毁了伊朗的防空系统、核设施和指挥中枢。
这场持续12天的战争,最终以伊朗30名高级将领阵亡、核能力倒退五年、防空系统全面瘫痪的惨败告终。
战争爆发前伊朗并非没有预警,以色列通过摩萨德长期渗透早已掌握革命卫队高层的行踪轨迹。

以色列利用GPS信号反向追踪,精准锁定了藏身地下指挥所的伊朗总参谋长巴盖里、革命卫队司令萨拉米等核心将领。
更讽刺的是,部分将领的随身手机和车载导航设备成了暴露位置的信号标志,这些设备均依赖未加密的GPS信号。
其中准将伊斯梅尔·加尼的行踪被暴露,最终在住所内遭到精确打击。类似的情况接连发生,伊朗军方指挥体系在短短几天内陷入混乱。
导弹部队同样遭遇灭顶之灾,伊朗导弹虽数量庞大,但制导模块依赖GPS修正弹道。



开战后美国直接切断了伊朗境内的GPS高精度信号,并注入虚假坐标。
结果伊朗发射的导弹中有那么一部分因为导航紊乱而找不到目标,有的自爆了,剩余的多数都偏离了目标,以色列境内仅仅造成了轻微的损伤。
6月21日,美军B-2轰炸机摧毁福尔多核设施后,伊朗仓促之下总算明白,美国这终于冲着他来了,那美国的GPS还敢用吗?

伊朗终于开始考虑全面启用北斗,但为时已晚。关键导弹发射车和雷达站已被摧毁,剩余的北斗适配工作因缺乏技术人员和硬件陷入停滞。
相比之下以色列凭借本土的导航系统和抗干扰技术,实现了对伊朗目标的厘米级打击。
伊朗这次损失惨重,但此前伊朗并非没有选择。2021年中伊签署《全面合作计划》,其中明确包含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合作条款。
当时中国已经向伊朗提供了测试数据,证明北斗在精度、抗干扰能力和自主可控性上完全不输GPS,甚至在战时环境下更加可靠。

然而伊朗军方却犹豫了。
一部分人认为北斗技术还不够成熟,另一部分则迷信于伊朗曾经成功干扰美国GPS的经验,觉得即便开战,也能靠自己的电子战能力应对。
这种盲目自信最终酿成大祸。
造成伊朗如此相信美国GPS的原因就是伊朗曾经在2011年通过干扰GPS信号成功捕获美国RQ-170无人机,这个辉煌战绩让他们误以为已经掌握了对抗GPS封锁的秘诀。
然而战时环境下的GPS干扰和欺骗远比他们想象的复杂。

美国不仅能在特定区域彻底屏蔽GPS信号,还能发送虚假坐标,让伊朗的导弹、无人机甚至地面部队完全迷失方向。
一艘伊朗军舰甚至因为导航系统被篡改,直接驶入敌方预设的伏击圈,最终被轻松击沉。
相比之下北斗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中国早在1993年“银河号事件”中就深刻体会到依赖GPS的致命风险,因此北斗从设计之初就特别强调战时稳定性。



它不仅具备更强的加密和抗干扰能力,还能在GPS信号被切断时无缝切换至自主导航模式。
更关键的是北斗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可以在极端情况下保持基本指挥链路,而这一点恰恰是GPS的软肋。
伊朗终于下定决心全面切换北斗系统,但代价已经无法挽回。
他们不得不重新改装导弹、无人机、军舰等关键装备的导航模块,同时还要解决民用领域的兼容性问题。

这个过程不仅耗费巨大,还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暴露新的技术漏洞。如果当初早几年行动,伊朗或许根本不会输得这么惨。
还有分析认为GPS的失效只是伊朗全面溃败的缩影,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伊朗属于“拼凑式”国防体系。
比如俄制S-300防空系统与国产“巴瓦尔-373”雷达无法共享数据,指挥链依赖未加密的民用通信网络。
这种致命伤让以色列电子战部队仅用了很短的时间便瘫痪了伊朗全国雷达网,F-35如入无人之境。
而中国曾建议伊朗构建的“北斗+量子通信”抗干扰指挥体系,因预算被挪用至弹道导弹项目,最终未能落地。



战后统计显示,伊朗的士兵死亡中近半是因导航失灵导致的友军误炸或指挥混乱造成的。
这场战争彻底颠覆了传统军事评估标准,当一国连自身位置都无法准确掌握时,再多的导弹和士兵都只是待宰的羔羊。
这场战争也给全球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在数字时代,技术主权就是国家安全。依赖单一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无异于在战场上主动缴械。
目前北斗系统已经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落地,成为GPS霸权的有力挑战者。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只有掌握自主可控的导航技术,才能真正避免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7月底有报道称,伊朗正在与中国探索北斗全面合作协议。
伊朗的教训告诉我们,在战略问题上犹豫和侥幸心理往往是最大的敌人。四年前的一个错误决定,最终让他们付出了血的代价。
而现在留给其他国家思考的时间或许也不多了。对于伊朗,代价远未结束。
正如德黑兰某位匿名教授所言:“我们不是败给了F-35,而是败给了自己的傲慢。”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
环球时报2025-07-31 《“伊朗探索采用中国北斗系统”》
直新闻2025-06-18《局势逆转?伊朗祭出“法塔赫”导弹,称“完全控制”以色列领空|最新动态》
光明网2024-11-30《100多个国家都在使用,看中国北斗有多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伊朗后悔了:4年前有机会切换北斗,非要用GPS导致12日战争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