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政府正式“关门”,咋回事?网友:老演员了
近日,由于美国会参议院9月30日先后否决两党拨款法案,当地时间10月1日0时1分,美国联邦政府近7年以来再次“关门”!对此,有人唏嘘不已,惊叹连美国联邦都能关门,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不过,也有网友直言:老演员了,以前就常这么操作的!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下面,谭天道地,为你解读!
不是第一次“关门”事实上,半个世纪 20 多次 “关门”,平均两年多就上演一回,美国联邦政府的停摆早成了全球围观的 “固定节目”。
这事儿得从 1974 年的预算法案说起,国会不给钱,政府就没法花,司法部长还特意定了规矩:没钱必须关机构、停服务。
其实,早期 “剧本” 还比较温和,1977 年卡特执政时,就因堕胎补助争议关了劳工部 12 天。
到了 1995 年,克林顿和共和党国会硬刚,直接关了 21 天,数十万雇员回家待业。
最夸张的是 2018 年特朗普的 “修墙之争”,一口气停摆 35 天,创下史上最长纪录。
如今再看停摆消息,美国人早从 “恐慌” 变成了 “无奈吐槽”。
谁在为博弈买单?别以为 “关门” 只是政客吵架,普通人和经济都在埋单。
2018 年那次停摆,光 GDP 就少了 30 亿美元,旅游业一周损失 10 亿美元,国家公园周边商户每天少赚 7700 万。
更糟的是 80 万联邦雇员,要么强制休假,要么无薪上班,房贷车贷全成了难题。
今年的停摆更狠,白宫直接放话要 “永久性裁员”,打破了以往 “临时休假” 的默契。
港口的出口证书办不了,能源公司的钻井许可拖成废纸,连劳工统计局的就业数据都发不出来,投资者跟着慌神,美股跟着跳水。
说白了,两党握着预算权互掐,买单的却是整个国家。
停摆背后的 “死循环” 密码为啥这戏码总演不完?核心是 “两党分治” 的权力游戏。
数据显示,80% 的停摆都发生在参众两院由不同党派掌控的时候。
共和党要修边境墙,就拿预算要挟;民主党要保医保资金,就否决拨款案,谁都不愿先让步。
更关键的是 “妥协机制失灵”。
1995 年克林顿还能和共和党各退一步,现在两党都把妥协当 “政治不正确”。
实在谈不拢就搞 “临时拨款案”,2013 年以来居然签了 45 个,靠 “补丁” 维持政府运转,根本解决不了根本分歧。这哪是治理国家,分明是 “拆东墙补西墙” 的权宜之计。
四、停摆成瘾,民主病了?半个世纪 20 多次停摆,暴露的是美国政治的深层病灶。
当预算案变成博弈筹码,当公务员生计沦为施压工具,所谓的 “民主高效” 早打了折扣。
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都反感这种 “用政府关门撒气” 的做法。
如今的美国政府,就像个总闹脾气的 “巨婴”,一言不合就 “罢工”。
可这出连续剧没有观众想要的结局 —— 政客们赚足了曝光,普通人却要承受物价上涨、服务缩水的代价。
下次再听说美国政府要关门,或许我们该问:这场闹剧,还要演多久?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谭天道地,欢迎关注我。
#上头条 聊热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