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 08:55

同样是生育率极低,为何中国人口越来越少,欧洲人口却越来越多?

文 | 青茶
前言这几年,关于中国人口减少的消息屡屡刷屏:生育率低、老龄化严重、人口负增长提前到来。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欧洲似乎活得挺滋润——总人口不但没减少,反而连续四年增长。
欧洲生育率也不高,为什么还能越过越“热闹”?

人口惯性的真相人口变动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有一股“惯性”,就像一辆下坡的小车,松开油门后不会立刻停下来,而是会继续滑一段距离。
人口学上,这被称为“人口惯性”。
一个国家的总人口基数越大,这种惯性就越强。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育龄妇女平均需要生育2.1个孩子,人口才能实现代际更替。

中国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只有1.3,远低于这一水平。
2022年,中国人口开始进入负增长,联合国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每年减少人口将超过1000万,相当于一年减少一个瑞典。
日韩的情况更为严峻,韩国生育率甚至跌到全球最低,即便未来政府推出刺激生育的政策,也难以扭转趋势。
为什么东亚的下滑如此快?

关键在于生育率下降的速度。
生育率下降意味着未来的育龄人口减少,这会进一步减少新生儿数量,从而加速人口萎缩。
东亚的下降是陡坡式的,因此人口惯性从增长到减少的时间非常短,就算生育率突然提高,也需要几十年才能看到人口回升的效果。
相比之下,欧洲的低生育趋势来得更早,但惯性消失得更慢。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女人比亚洲女人更愿意生孩子,而是因为他们提前在“人口引擎”里加了额外的燃料——大量移民。
这些移民不仅增加了人口基数,还因为普遍较高的生育率,延长了欧洲人口惯性增长的时间,使得总人口能够保持稳定甚至上升。
这也是为什么欧洲的人口曲线看上去远比东亚平缓的核心原因。

欧洲的“人口续命术”很多人以为欧洲的移民潮是近十年的事,其实,早在上世纪中期,欧洲就已经开始系统地利用移民补充劳动力和人口。
二战后,欧洲各国经济重建急需大量劳动力,但本土人口的生育意愿早已回落,于是德国推出了著名的“客工”计划,从土耳其等国引进劳工。
本来这些人是来打短工的,几年后就回去,但经济发展让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留下,并申请家属团聚,逐渐形成庞大的移民社区。
法国、英国等老牌殖民国家则直接“回收”前殖民地人口,比如非洲法语区、加勒比地区、南亚等。

进入21世纪,欧洲又经历了两次大规模难民潮——2015年的中东难民潮,以及2022年俄乌冲突带来的乌克兰难民潮。
仅2023年一年,就有近600万人移居欧盟,其中德国和西班牙吸收了超过40%。
这些移民在统计意义上,直接抵消了欧洲本土人口的自然下降。
他们的年龄结构偏年轻,生育意愿高,能在短时间内拉升总和生育率,延缓人口负增长的到来。

欧盟统计局的数据也很直观:在西欧和北欧,大规模引入移民不仅让人口保持增长,还稳定了劳动力市场,避免了因老龄化而出现的经济崩塌。
当然,这套“续命术”并不是临时起意的救火,而是建立在长期人口研究和社会政策基础上的系统工程。
法国有国家人口研究所(INED),德国有联邦人口研究所(BiB)和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MPIDR),这些机构为政府提供了详尽的人口预测和政策建议。
换句话说,欧洲不是盲目引人,而是有规划、有筛选、有后续管理的一揽子方案。

移民红利终有尽头引进移民确实让欧洲的总人口曲线看上去更加平稳,但这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甚至还埋下了新的社会问题。
先是文化与宗教冲突。
欧洲的主流文化是基督教文明,移民中穆斯林人口比例很高,双方在历史上长期存在摩擦。
移民群体往往倾向“抱团”,在特定社区集中居住,这种封闭的社交环境不仅加剧了文化隔离,也让他们难以融入主流社会。

2005年巴黎郊区一名穆斯林少年意外死亡,引发了长达20天的全法骚乱,这类事件在移民比例高的地区并不少见。
还有经济和政治层面的挑战。虽然移民补充了劳动力,但他们的社会经济条件普遍较差,部分依赖福利系统,这加重了财政压力。
同时,本土民众的排外情绪不断升温,为极右翼政党提供了支持基础。
近年来,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选举中,主张严格限制移民的政党票数显著上升。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移民的生育率也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这是“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规律的又一次体现。
过去依赖移民延缓人口下降的策略,未来也会失效。
一旦移民的生育率接近本土水平,而输入移民的速度又放缓,欧洲将同样面临人口负增长的现实。

类似的困境也出现在俄罗斯。
由于长期低生育率和地缘冲突导致的损失,俄罗斯劳动力缺口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40万人。
虽然政府计划引进印度和朝鲜劳工,但规模和管理水平与欧盟相比差距明显,同时非斯拉夫族移民还可能引发民族矛盾。
由此可见,“移民续命”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需要复杂的社会结构与政策配合。

结语欧洲用移民延缓了人口负增长,东亚却在生育率断崖式下跌后,迅速陷入人口减少的漩涡。
这是历史轨迹、文化传统和政策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移民并不是万能药,它可以让人口曲线变缓,却无法彻底改变全球低生育的大趋势。
未来,随着移民生育率下降、社会融合难题加剧,欧洲也终将面对人口萎缩的现实。
中国和东亚要想找到自己的出路,或许不能只盯着生娃或引人这两条路,而需要在经济结构、社会保障、教育和文化观念等方面做系统性调整。
毕竟,人口不是一堆冰冷的数字,而是社会活力和未来希望的源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样是生育率极低,为何中国人口越来越少,欧洲人口却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