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向多所名校大学施压,要求签署10项协议,留学生数量被限制
当地时间10月1日(周三),美国推出一份包含10项条款的协议,要求国内高校签署协议以获取联邦资金优先支持。据白宫官员向路透社披露的协议内容,协议对高校提出多项硬性要求,涵盖招生、人事、学费及校园价值观等领域。
在留学生招生方面,本科阶段参与学生签证交流项目的比例被限定在15%以内,且单一国家生源占比不得超过5%,现有超标的高校需从新生班级开始执行上限。
高校需要筛选“支持美国及西方价值观”的外国学生,拒绝对美国及其盟友持敌意者,还需应国土安全部、国务院要求,提交外国学生的纪律处分记录等全部信息。
招生与教学管理上,协议禁止高校在招聘、录取中考虑种族或性别因素,强制申请者提交SAT等标准化考试成绩,要求冻结学费五年,并遏制分数膨胀现象。
意识形态层面,协议明确要求高校推动教职员工与学生的“观点多样性”,不仅要修改治理结构,还需整改或废除“打压、贬低保守派观点,煽动暴力”的校内机构。
这份协议并非强制签署,但白宫在发给高校的信函中明确,签约院校将获得“数额可观的联邦拨款”等多项福利。协议同时规定,美国司法部将负责审查高校履约情况,一旦发现违规,院校将被取消享受协议福利的资格。
美国目前已向范德比尔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等9所知名高校发出签约邀请与意见征询函。
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目前已与美国达成和解,前者同意向美国支付超2.2亿美元,后者则承诺拿出 5000 万美元支持当地劳动力发展。
特朗普在周二(9月30日)曾透露,白宫与哈佛大学的谈判已接近尾声,协议可能包含哈佛大学支付5亿美元的条款。
美国多次威胁削减高校资金近年来,美国此前已多次以各类理由威胁削减高校联邦资金,包括高校内支持巴勒斯坦、反对以色列加沙战争的抗议活动,以及校园跨性别政策、气候行动倡议、多元化公平包容项目等。
特朗普本人多次宣称美国高校“藏有反美及反保守派价值观”,而权益倡导者则指出,美国此举实质是迫使高校迎合其各种措施,严重威胁言论与学术自由。
对于美国指责高校“在抗议中纵容反犹主义”的说法,包括部分犹太团体在内的抗议者予以反驳。
他们认为,美国刻意将“批评以色列加沙袭击及领土占领”与“反犹主义”划等号,将“支持巴勒斯坦权益 定义为“支持极端主义”,这种逻辑根本站不住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