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挪威给中国上了一课,毁约让中国船厂亏20亿,结局如何?
得说说这个事儿的来龙去脉。事情得从挪威船王约翰·弗雷德里克森说起,这家伙是Seadrill公司的幕后大佬。弗雷德里克森1944年出生在挪威奥斯陆,那时候正好赶上二战尾巴,他爸是个船厂焊工,从小就让他沾上船舶行业的边。没上几年学,他就辍学去经纪公司干活,主要管鱼货运输,从冰岛到汉堡的航线让他攒了不少经验。60年代,他跑到贝鲁特搞石油贸易,在中东港口转悠,签油轮租赁合同,慢慢建起人脉网。
70年代,伊朗伊拉克打仗,他抓住机会靠油轮运输发了大财。80年代,他收购好几家船舶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油轮船队老板。到2005年,他又创办Seadrill,专攻海上钻井,起步投了2亿美元,买了5座深水钻井平台。到了2013年,Seadrill手上有300多座钻井船和平台,他的身家超千亿人民币,挤进全球富豪前300。弗雷德里克森持有塞浦路斯护照,住在伦敦豪宅里,在商业上他总盯着利益最大化,谈判时爱压条款,合作方保障少得可怜。
大船海工这家公司是中船重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子公司,历史挺长,从清末沙俄在东北建厂开始,后来几经转手,到50年代中期才独立归中国。主业是造海上钻井平台和钻井船。2013年夏天,Seadrill找上门来,要大船海工建8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总价130亿人民币左右。合同签了,中国那边只收10%定金,13亿人民币,其余交付后再付。
Seadrill那边签字后,就开始推进。2014年油价开始跌,Seadrill内部评估合同,弗雷德里克森下令检查风险。2015年,他们推迟部分交付,中国工厂继续干活,确保进度。2016年,Seadrill突然取消6座平台的订单,理由是合同里有单方终止条款,不用担违约责。中国那边查合同,发现确实有那条细则被忽略了。剩下两座继续建,但氛围变了。Seadrill这么干主要是油价低迷,市场需求少,选择止损。大船海工已经垫了不少钱买材料雇工人,投入超30亿人民币,总亏20亿。
大船海工高层开始到处找买家推销半成品平台,参加国际展会,带数据谈价,但买家总压价,利用市场低迷占便宜。2019年1月,公司申请破产重整,法院受理后,管理层等结果。重整时用保险赔付转移项目给别人,工人建自升平台和乙烷运输船。到2021年6月,重整批准,股权调整,慢慢恢复,交付平台,虽规模小了,但没彻底关门。Seadrill2018年完成自家破产重组,继续接欧美订单,但亚洲企业少合作了。弗雷德里克森2025年卖伦敦豪宅,去迪拜住,应对税务,他的帝国还在,但名声差了。
话说这个事儿不是孤立的。Seadrill从2013年起向大船海工订了多个平台,先是两个,后来期权加到八个,每个约2.3亿美元。设计是F&G JU2000E,能在400英尺水深钻3万英尺。原计划2015年交付,但油价崩盘,市场惨淡。2014年油价从100多美元跌到50以下,钻井需求锐减。Seadrill开始延期,2015年跟大船海工和别的船厂谈推迟交付。
2016年直接取消大部分,引用合同条款避责。大船海工垫付多,材料劳动力成本堆积,资金链断裂。类似情况不止中国,韩国大宇也遭过,Seadrill高价订钻井船,低定金玩套路,最后大宇破产,低价卖船,还赔钱。乌克兰船厂90年代被骗,核航母项目废了,Seadrill和美国合作压价违约。
大船海工的母公司中船重工实力强,帮着渡难关。重整后,公司转做利润高的项目,如运输船,加注船,靠技术创新站稳脚。2022年交付多座平台,业务稳定。Seadrill呢,2017年申请Chapter 11,欠债上百亿,2018年重组,砍掉部分负债,继续运营。但市场信任丢了,很多企业宁愿不接单也不跟他们玩。弗雷德里克森商业风格就是这样,利益第一,合同藏坑,短期看赚了,长远看伤了合作。
其实这事儿给中国船厂提了个醒,国际合作不能光看名气,得抠细节。合同比例一九开风险大,油价波动时容易被坑。挪威企业注重契约,但条款设计偏向自己。Seadrill取消后,大船海工启动仲裁,要回预付款加利息损害赔,但船厂破产重组,过程复杂。2019年Seadrill确认取消最后两个West Dione和West Mimas,2月和4月分别终止。船厂欠债多,债权人申请重组,找新投资人。Seadrill声称要追回款,但实际损失转嫁给了中国那边。
从大局看,2013年油价高,钻井订单多,中国船厂想借Seadrill上位,国际地位升。但油价跌,需求少,老旧平台淘汰慢,新订单少。Seadrill全球最大,操控市场,取消订单止损合理,但方式太狠,合同条款不公。弗雷德里克森从鱼货起家,到石油贸易,再到钻井霸主,靠的就是抓机会,压成本。但这种风格在低迷期暴露问题,Seadrill股价跌,投资者跑。2025年当前,Seadrill还在运营,接西非合同,但亚洲市场缩水。
大船海工重整成功,靠国家支持和技术积累。2021年后,专注高附加值项目,避免大风险订单。现在船厂稳定,输出平台给国内外。相比韩国大宇彻底破产,中国船厂韧性强。Seadrill继续,但声誉损,弗雷德里克森移居迪拜,调整资产。整个事件说明商业无情,合同是关键,得防陷阱。
Seadrill2013年订单是战略扩张,抢市场份额。中国船厂成本低,服务好,吸引外资。但合同不均衡,定金少,尾款多,油价变卦时吃亏。挪威企业跟西方脚步,贸易战期更谨慎。中国学到课,以后谈判严谨,比例平衡,条款清晰。弗雷德里克森商业帝国大,但依赖市场,油价回升时Seadrill反弹,但信任重建难。
结局呢,大船海工涅槃,Seadrill苟活,但教训深刻。国际贸易得脚踏实地,别被大名头蒙眼。20亿亏不是白亏,换来经验值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