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和欧盟签完协议,特朗普就宣布加税,涉及3个领域,协约成废纸
近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连甩三条贴文,抛出了执政以来最猛的关税方案。10 月 1 日起,进口专利药品要征 100% 关税!
这消息一出来,全球药企都炸了锅。
明明刚和欧盟敲定贸易协议,怎么就突然要加税了呢?
不过,特朗普还加了个豁免条款。
在美国 “已动土或在建” 厂房的药企能免重税。
结果当晚瑞士罗氏就赶紧声明,北卡罗来纳州新厂 8 月就动工了;
礼来、阿斯利康这些巨头,也紧跟着晒出超 3500 亿美元的在美投资清单,生怕赶不上豁免的趟。
可现实很骨感,美国每年要花 856 亿美元买药品原料,本土只能供应 53%。
2024 年进口药品更是达到 2130 亿美元,十年涨了快两倍。
而且这 100% 的税率还直接跟之前的协议对着干。
上月美欧刚签的贸易协议明确说,药品关税上限 15%。
爱尔兰外长哈里斯直接硬刚,说承诺得作数;
欧盟贸易专员更是催美国赶紧履行义务。
日本、瑞士、澳大利亚也纷纷抗议,日本说美日协议里日本药品该享 15% 最惠国税率。
澳大利亚卫生部长直言这 “又不公平又不合理”。
特朗普这招看似针对外企,实则可能让美国自己的医疗成本飙升,毕竟进口药依赖度摆在那。
喊着护本土,实则坑消费者?除了药品,特朗普还宣布对重型卡车加征 25% 关税。
厨房橱柜、浴室盥洗台等家具关税提到 30%-50%,理由是 “国家安全”。
可美国商会早就泼了冷水:重卡前五大进口来源是墨西哥、加拿大、日本这些盟友,压根不构成安全威胁。
墨西哥的反驳更戳要害:他们出口美国的卡车,平均一半零件是美国产。
2024 年给美国出口的零部件就有 1280 亿美元。
而且美国本土重卡产能已经能满足 80% 需求,进口的大多是高端车型。
加税之后,物流企业成本肯定涨,最后还是得把钱算到商品零售价上,消费者倒霉。
家具这边也不省心,美国 60% 进口家具来自亚洲,木制家具更是 86% 靠进口。
马来西亚急着求豁免,越南木材协会说这是 “不公平的打击”。可就算加了税,想保护本土家具产业也难。
美国家具制造业就业人数从 2000 年起就腰斩,只剩 34 万人,产业空心化早成定局。
杜克大学研究还说,这种关税会让美国通胀率再升 1.3 个百分点。
“特朗普通胀” 这不就是在吞工人薪水嘛?
靠加税保护本土产业就是个伪命题,最后成本全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得不偿失。
关税连锁反应特朗普这波关税操作,已经引发了三重连锁反应,每一个都不轻松。
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协议公信力崩了。
美欧刚签的贸易协议眼看就要 “出生即失效”。
这可能让全球各国都重新审视贸易协议,掀起一波重新谈判的浪潮,国际贸易秩序都得受影响。
然后是供应链加速重构,药企为了免关税,被迫去美国建厂,成本肯定往上走;
家具企业可能会转到东南亚第三国代工。
可不管怎么转,最后增加的成本还是得美国消费者买单。
就像之前加征关税的很多商品一样,商家不会自己扛成本,只会默默涨价。
最让人担心的是滞胀风险,经合组织预测,如果这些关税一直持续。
到 2035 年美国经济损失可能达到数万亿美元,2026 年通胀率还可能升到 3%。
一边是经济增长受影响,一边是物价持续上涨,这种滞胀局面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日子只会更难。
说到底,特朗普这波关税突袭,就是把贸易政策当成了工具。
100% 的药品关税看着针对外企,实则可能让美国医疗费用更高;
喊着保护本土产业的口号,背后却是消费者掏更多钱。
眼看 10 月 1 日越来越近,这场 “关税豪赌” 的代价,最终得由各国企业和美国老百姓一起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