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 18:16

刚递完APEC邀请函就变脸!韩外长访华后立马联美日反华

2025年9月17日,韩国外长赵显在启程访华时的表态言辞十分恳切:“中国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邻居,我们愿探寻韩中关系的发展方向。”作为李在明就任总统后首位访华的外长,他打破外交惯例主动到访,还亲手递交了APEC峰会邀请函,一度让外界对中韩关系回暖抱有期待。


然而这份期待在六天后便化为泡影。9月23日,同样是赵显,却在纽约与美日外长共同发表联合声明,公然对台湾问题和南海局势指手画脚,声称“对台海日益频繁的破坏稳定行动表示担忧”。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严正驳斥,直指美日韩“干涉中国内政,污蔑抹黑中国,中方强烈不满且坚决反对”。
这并非赵显首次在对华态度上摇摆。早在8月初,他就曾对《华盛顿邮报》宣称“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变得棘手”,强调韩国“对中国崛起保持高度警惕”。言论一出随即引发舆论哗然,韩国总统办公室不得不紧急“灭火”,跳过外交部直接澄清“韩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称其言论是为表达“持续构建韩中关系的意愿”。但显然这次澄清更像权宜之计,赵显非但没有收敛,反而从“口头挑衅”升级为“行动站队”,用联合声明的形式触碰中国主权红线。
赵显的反复背后,是其深厚的西方外交背景与李在明政府的战略矛盾。这位1979年就进入外交部的资深外交官,曾担任韩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外交部第一次官等职,长期活跃于西方多边体系,被韩外交界评价为“温和实用主义者”。2025年7月,李在明亲自提名他出任外长,将其视为“实用外交”的核心执行者。但这种任命本身就带有意图:选择亲近美日安全架构的赵显掌舵外交,早已暴露李在明“重对美协调、轻对华和解”的真实倾向。
李在明上台后将外交定位为“针对不同国家发展不同类型关系”的实用路线,区别于尹锡悦的“价值观外交”,还明确表示“韩国无法承受疏远中国的代价”。但现实是,韩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早已深入骨髓。2024年中韩货物贸易额达2727亿美元,占韩国外贸总额的21%,中国连续多年稳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半导体领域,三星西安工厂的闪存芯片产量占其全球总产量的40%;汽车、化妆品等行业对华依存度同样居高不下,仅化妆品对华出口就占其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高盛研究显示,韩国对华出口每增长1.6%,就能带动其GDP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这样的经济绑定容不得战略误判。

历史早已敲响警钟。2016年“萨德”入韩事件的教训至今历历在目:当时超八成在华韩企受影响,汽车行业受冲击比例高达97%,中国游客锐减导致韩国旅游业损失超600亿元,全年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如今中国经济体量更大、反制手段更全,赵显参与的联合声明已然触及底线,若继续前行,韩国经济必将承受更沉重的代价。
即将于2025年10月底在韩国庆州举行的APEC峰会,成为检验李在明政府的关键考场。作为东道主,是顶住美日压力维护区域稳定,还是任由多边舞台沦为遏制中国的工具,将直接决定中国对其政权的信任程度。中方始终秉持“听其言,观其行”的态度,李在明上台之初释放的善意信号,正随着赵显的反复举动逐渐消散。
中韩建交三十余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长超60倍的成果,源于相互尊重的基础。半导体、汽车等行业超40%的对华依存度,更是韩国国民福祉的重要支撑。李在明若真想践行“实用外交”,就该明白:真正的务实从不是中美之间的文字游戏,而是尊重中国主权与安全关切,停止跟随外部势力搞阵营对抗。否则,他或将重蹈朴槿惠、尹锡悦因战略误判付出代价的覆辙,让韩国在大国博弈中陷入更尴尬的境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刚递完APEC邀请函就变脸!韩外长访华后立马联美日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