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 14:36

2005年横滨玛丽去世:站街60年拉客无数,只为一句无法兑现的诺言


横滨玛丽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也可能有些人压根儿没听说过。但不管咋说,这事儿在日本可是个挺有名的传奇。她叫西岗雪子(Nishiko Yukiko),一个普普通通的日本女人,却因为一个美国大兵的一句话,站了60年的街,拉了无数的客,直到2005年去世。



横滨玛丽,本名叫西岗雪子,生在日本一个普通家庭,具体啥时候生的不太好查,反正得是20世纪初的事儿了。她年轻的时候赶上了二战那会儿,日本打得稀巴烂,战后日子不好过。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大兵占领了日本,横滨这地方因为港口发达,成了美国大兵扎堆的地儿。那时候,很多日本女人为了活下去,只能干点啥都不挑的活儿,西岗雪子就是其中一个。她开始在横滨的街头接客,干起了站街女的活儿。
故事的关键点来了。据说在1940年代末,她认识了一个美国军官。那军官长得挺帅,嘴也甜,俩人处了一段时间。那时候美国大兵在日本有种天然的优势,不光有钱有地位,还代表着战胜国的威风。军官跟她说,等他回美国安顿好了,就回来接她走,带她去美国过好日子。这句话对那时候的西岗雪子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稻草。她信了,死心塌地信了。

可这军官走了之后,就再也没回来过。没信,没消息,啥也没有。西岗雪子呢?她没放弃,就一直在横滨等着。她觉得那男人会回来兑现诺言,所以她继续站街,攒钱,准备随时跟他走。可这一等,就是60年。

到后来,她老了,头发白了,脸上的皱纹也盖不住了,但她还是没挪窝。2005年,她去世了,享年大概80多岁(具体年龄没啥官方说法,反正挺老了)。她死的时候,没人知道那军官到底是死是活,也没人知道他当年说那话是真心还是随口一说。横滨玛丽的故事,就这么画上了句号。

你可能会问,这女的咋这么轴啊?一个男人一句话,她就等了一辈子,值吗?其实这事儿得放回那时候的背景下看。战后日本一片废墟,经济崩溃,社会乱糟糟的,很多女人没啥选择,只能靠男人活着。西岗雪子碰上这军官的时候,可能真觉得这是她翻身的机会。那时候美国在日本人心目中,就是天堂一样的存在,去美国过日子,对她来说可能是最大的梦想。

再说了,那年头信息闭塞,她也没法查那军官到底去哪儿了。电话没有,互联网更别提,她只能干等着。而且,她干站街女这行,社会地位低得不行,可能也没啥别的出路。等成了她唯一的希望,哪怕这希望越来越渺茫,她也放不下来。
还有一点,她这60年不光是等,可能也是种自我证明。她拉了无数客,攒了不少钱,但都没花在自己身上。她老了以后,穿着打扮还挺讲究,头发染得雪白,脸上化着浓妆,像是要把自己活成个标志。她可能想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她不是白等,她有她的坚持。

横滨玛丽的事儿,最早是靠口口相传,后来才慢慢上了媒体。1990年代,有人注意到这个老太太,觉得她挺特别。她那时候已经老得走不动了,但还是常出现在横滨街头,穿着白色的衣服,化着夸张的妆,拄着拐杖,像个活化石似的。当地人开始叫她“横滨玛丽”,这名字就这么传开了。

2006年,日本有个导演叫中村高宽,拍了一部纪录片,叫《横滨玛丽》。这纪录片把她的故事彻底推到了大众眼前。片子里采访了认识她的人,拍了她晚年的生活,还挖了点她的过去。纪录片一出,好评如潮,很多人看了都挺感慨。后来还有本书,叫《横滨玛丽:被遗忘的真实》,是导演的创作手记,里面讲了不少细节。这两样东西,让横滨玛丽从街头传说变成了文化现象。

除了纪录片,她的形象还被改编成了戏剧和电影。日本人挺喜欢拿她做文章,因为她的故事太有嚼头了——战争、爱情、等待、失望,全都揉一块儿去了。新闻报道、博客文章也一堆一堆地冒出来,大家都想从她身上找出点啥。

横滨玛丽的故事,离不开日本战后的那段历史。二战一结束,日本从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变成了美国的小弟。1945到1952年,美国占领日本,横滨这种港口城市自然成了美国大兵的“大本营”。那时候,日本经济烂得不行,粮食短缺,失业率高得吓人,很多女人为了吃饭,只能去伺候美国兵。西岗雪子就是这大环境下的一员。

这还不光是她个人的事儿。当时日本有种“泛美主义”的风气,就是觉得美国啥都好,跟着美国走准没错。那军官对她来说,不光是个人,还是种象征。她等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国家的承诺。可惜,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变来变去,那军官的诺言也没能兑现。这跟日本战后的处境挺像——从仰望美国,到慢慢发现自己不过是人家的棋子。
横滨本身也变了。战后它从个破港口变成了国际化大城市,高楼大厦起来了,旧街巷没了。横滨玛丽站在那儿,像是个不合时宜的老物件,见证了城市从废墟到繁荣的全过程。她60年的等待,跟横滨60年的变迁,算是互相映衬。

有人说,横滨玛丽跟日本的慰安妇问题有点像,但其实不太一样。慰安妇是战时被强迫的,横滨玛丽是战后自愿干这行的。不过,她们的处境都跟战争脱不了干系。战后日本的性产业,其实是美国占领的副产品。那时候美国大兵需要“娱乐”,日本政府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搞了个“特殊慰安设施协会”,组织女人去接客。西岗雪子干这行,可能也是这大环境逼出来的。
日本的性产业后来慢慢合法化、规范化,但社会对这行的人还是看不起。横滨玛丽老了以后,虽然有点名气,但也没人真把她当回事。她站街60年,拉客无数,可到头来还是孤零零一个。这也反映了日本性产业的现实——干这行的女人,赚了钱,却赚不回尊严。

有人觉得她可怜,是战争的受害者,被一个不靠谱的男人坑了一辈子;也有人觉得她挺牛,60年不放弃,精神头儿够足。纪录片出来以后,不少日本人开始反思战争对个人的伤害,还有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她的故事成了个话题,大家拿来讨论爱情、忠诚、人性啥的。

不过,也有人觉得她这辈子挺悲哀的。站街60年,最后啥也没等到,值不值啊?日本社会对她既有同情,也有冷眼。她死后,横滨街头少了这么个标志性人物,有人怀念,有人无所谓。毕竟,城市还得往前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5年横滨玛丽去世:站街60年拉客无数,只为一句无法兑现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