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 14:36

尼日尔事件教训:筲小之国畏威不畏德,仗剑经商,势在必行!

尼日尔的事,最近网上闹得挺大。中国企业在砸了二十多年的钱,好不容易把油田炼厂管道全建起来,结果军政府一翻脸就把高管赶走。
这不光是钱的事,更是脸面和原则问题。纳税人的血汗钱投出去,本该是互利共赢,现在成了别人眼里的软柿子。
对付那些小国,靠讲道理、示好是没用的,得带上剑去谈生意,才能不吃亏。

2023年7月26日,尼日尔总统卫队头子阿卜杜勒拉赫曼·奇亚尼发动政变,扣了时任总统穆罕默德·巴祖姆,自封国家保卫祖国委员会主席。
政变后,他一步步巩固权力,到2025年3月26日正式当上总统,启动五年过渡期。军政府上台后,急着抓资源控制权,尤其是石油这块,因为尼日尔穷得叮当响,石油是命根子。
2025年3月13日,奇亚尼签了紧急政令,直奔中石油而去。

三名中国高管——分别管石油开采、炼油厂运营和管道管理,被要求48小时内滚蛋。
理由是薪资不公,外籍员工月薪8678美元,本地工人才1200美元,差距七倍,还违反本地雇用规定和财务违规。军方直接冻结了津德尔炼油厂的银行账户,里面有4亿美元资金动不了。
顺带还吊销了尼亚美阳光国际酒店的营业执照,这酒店是中资建的四星级,2015年开张,主要接待中石油员工,军政府说它纳税不当,还歧视其他国籍客人。

结果,高管们收拾行李走了,酒店大门一锁,项目瞬间卡壳。
军政府尝到甜头,5月8日又发新令,要求中石油和下属SORAZ炼油厂的所有外籍合同终止,工作超四年的员工必须走人。
5月23日,官方文件明确,5月31日前,所有相关中国工人离境。尼日尔石油部长奥马鲁公开说,这是为了本地化改革,推动就业公平。

结果油井15%停摆,产量掉30%,外汇储备直线下降。街头加油站排长龙,工厂停机,全国能源短缺,柴油价飙了300%。
7月,尼日尔首都三天没电,医院发电机轰鸣,民众抢购燃料,黑市价翻倍。军政府自己也慌了,6月11日,外长桑加雷飞到中国求和,恳求恢复合作。
中国列出条件:加强技术监督,提高管理费,接受国际仲裁。尼日尔加入中非合作论坛,拉53国一起求援,可中方不松口,坚持原则。

中石油在尼日尔干了22年,从2003年起步,总投46亿美元,建阿加德姆油田、津德尔炼油厂、西非石油管道,长近2000公里,直通贝宁港口。
2024年5月,第一艘油轮从贝宁载油去中国,这投资终于见效,贡献尼日尔10%GDP、12.5%税收,还创数万个岗位。基础设施援建、医疗援助、金融支持,全是中方出力。
尼日尔铀矿还占中国核燃料进口12%,关系17座核电站运行。要是断了,成本得涨27%,转向哈萨克斯坦都不划算。

一年前中石油刚贷4亿美元预付款,军政府收了钱不交货,还想讹800亿美元税款。背后有俄罗斯瓦格纳集团插手,提供军事支持,美国也扔2.5亿美元基建援助。
法国殖民者早被赶走,军政府算准中国讲不干涉内政,就下黑手。美俄利益不敢碰,只捏中方软肋。
为啥中国总吃这种亏?国际关系还是丛林法则,小国多是见利忘义的货色,筲箕小家当,仗着穷横起来就欺软怕硬。

国际关系还是丛林法则,小国多是见利忘义的货色,尼日尔军政府典型,奇亚尼上台后,急吼吼抓资源,忽略技术依赖,结果产量跌,经济瘫,新人也出问题。
国家首要职责就是护好财产和利益不受侵。

尼日尔军政府短视,奇亚尼决策急功近利,忽略长期稳定,产量下滑,危机加剧。
这不只是经济账,还是战略账。尼日尔铀矿对中国核电关键,断了链条,影响大局。筲小之国多,欺软惯了,对付这种白眼狼,讲道义纯属肉包子打狗。得恩威并济,示弱只会招狼群。


参考资料:
1、无耻讹诈,尼日尔悍然驱逐中石油等中企高管 新浪财经 2025-03-19
2、800亿美元天价索赔,只是中企在非挑战的冰山一角 底线思维 2025-09-2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尼日尔事件教训:筲小之国畏威不畏德,仗剑经商,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