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国密谋反华,用中方的模式反制中国?西方:打破自由市场理念
世道是真的变了,曾经目中无人的西方人为何开始主动向中国学习?他们“师华长技以制华”的算盘真能打响吗?总是把“自由市场”挂在嘴边的G7,最近干的事却和这四个字毫不沾边。他们凑在一起,竟然琢磨着要用中国管理战略资源的方法来“反制”中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说美国。为了重建本土稀土供应链,美国国防部直接掏出4亿美元,买下国内最大稀土企业MP材料公司的股票,成为其最大股东,还协助建设第二座磁铁工厂——这相当于美国也有了“国企”,实在罕见。更离谱的是,五角大楼承诺以接近市场价两倍的价格收购他们的稀土,为钕、镨这两种常用稀土设定了每公斤110美元的基准价:市场价格低于这个数就给补贴,高于这个数还能分走30%的利润。这不就是政府直接为企业托底定价吗?跟中国用产业政策,保障稀土产业初期发展的思路如出一辙。可笑的是,咱们这套做法过去被他们斥为“干预市场”,现在它们自己做起来力度却还要更大。还有美国矿产人士建议白宫,“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多扶持几家企业构建供应链。这分散风险的思路,和中国保障资源安全的策略几乎一模一样。
美国一带头,其他G7国家也坐不住了。九月初在芝加哥召开的会议上,连澳大利亚也来凑热闹,核心议题只有一个:如何用非市场手段对抗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他们想出的第一招是“政府定价”——为稀土设定“价格下限”。不管市场行情多差,都必须按这个价格收购,好让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矿商敢投资开采。这与中国通过总量调控稳定稀土价格的逻辑对比,都是政府出手定规矩。讽刺的是,过去他们指责中国搞所谓“产业补贴”,如今却组团干着同样的事。
光定价还不够,他们还打算设置“贸易壁垒”。有消息称,G7正在讨论对中国出口的稀土加征关税,甚至要依据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化石能源收取“碳税”。表面打着环保旗号,实则是给中国稀土进入他们的市场设卡,明显是在保护他们自家的稀土产业。更耐人寻味的是,他们还计划提高关键矿产领域的外资审查门槛,阻止中国企业投资本国相关产业,同时研究推行“本地化采购”,要求企业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非中国矿产,甚至在公共采购中限制中国稀土的份额。这些手段,本质上与中国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思路同源,都是政府用政策为市场划出边界。过去中国用,他们批评是“搞产业保护”,现在反而他们自己玩得更起劲。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G7这就是在搞赤裸裸的效仿和双重标准。但中国调控稀土,是为了保护战略性资源、维护产业链安全,并且始终在规则框架内行事。而G7呢?过去把“市场决定”喊得响亮,一旦在稀土上被“卡脖子”,就立刻把自由市场的原则抛在脑后。不过可笑的是,他们内部对此居然还出现了分歧。法国、意大利私下抱怨,担心价格下限会推高原材料成本,最终由本国企业买单;日本经过测算发现,若真与中国脱钩,电动车成本将上涨5%。他们为啥会这样畏手畏脚的?说白了就是,中国在稀土技术和性价比上的优势非常明显,根本无法替代。所以并不是他们认为“政府调控”这方法不行,而是自己产业链不行,做不到,所以自己用不了,也不想让中国用。
说到底,中国的稀土优势是几十年技术积累与合理规划沉淀的结果,G7想照搬中国的法子自建供应链,谈何容易?美国MP材料公司虽然拿到了政府资金,但建厂投产仍需数年,想追上中国的产能差距甚远。更关键的是,他们强行用政治大手扭曲市场,最终成本必将转嫁给普通民众。G7硬要把这事和“反华”捆绑,既丢了自身标榜的原则,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最终恐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