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权力大转移!芬兰总统直言:决定未来的, 不是美欧, 而是亚非拉
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在联合国大会上扔下重磅话,旧世界秩序玩完了,新秩序还没影儿,这中间至少得五年到十年才能稳住。力量天平正往南边和东边歪,那些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现在成了定调子的大玩家。美欧那套老规矩,影响力在滑坡,全球这盘棋,越来越看这些新兴势力的牌。先说说这演讲的来头。2025年9月24日,联合国大会80届会议上,斯图布站出来直球输出。他点明后冷战时代那套以西方为主的国际框架,已经彻底崩盘了。冷战一结束,美国和欧洲搭的台子,本来以为能稳稳当当唱大戏,结果现在到处裂缝。全球正卡在新旧交接的尴尬期,不确定因素堆成山,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稳定点在哪儿。斯图布算了笔账,这段乱局至少得拖五年到十年。 这话听着简单,但戳中了当下国际关系的痛点。想想看,过去三十年,西方主导的规则,从贸易协定到人权标准,全是他们说了算。可现在,供应链断裂,地缘冲突频发,疫情和气候危机一搅和,谁还买单?
力量转移这块,斯图布说得最直白:重心南移东移。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不少国家,已经不是配角,而是抓着方向盘的家伙。这些地方的经济体量蹭蹭上涨,人口红利拉满,资源和技术也跟上节奏。拿非洲来说,去年大陆GDP增长率超过4%,远甩欧美。尼日利亚、埃及、南非这些国家,在石油、矿产和数字经济上,话语权越来越重。亚洲就不用多说了,中国和印度双巨头,制造业和科技链条握在手里,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也在农业和能源出口上发力。 这些变化不是一夜之间,根子在过去二十年全球化的副产品。西方企业外包生产,资金和技术流向南方,结果养出了一批能自己玩转的玩家。现在,他们在国际舞台上要价更高,不再光点头哈腰。
这转移不是抽象概念,具体事件堆积如山。看看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呼声,高到天上去了。斯图布直接甩方案:亚洲加两个常任席位,非洲两个,拉丁美洲一个。关键是,单国一票否决权得废掉,要是哪个成员国违反联合国宪章,就该暂停权利。 这提案听着激进,但有现实土壤。非洲联盟从2005年起就嚷嚷要两个常任席位,亚洲的G77集团也年年上书。去年底,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推动安理会扩大,发展中国家占比得翻番。为什么?因为现行五常,那五个老哥们儿,代表不了当今世界。1945年设的摊子,亚洲非洲加起来才一个席位,拉美零蛋,现在全球80%人口在那三块地儿,凭啥不说话?
再看经济层面的证据。世界银行数据摆在那儿,2024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贡献了全球增长的70%以上。亚洲四小龙升级版,加上越南、印尼这些后起之秀,出口额破纪录。非洲的数字支付系统,像肯尼亚的M-Pesa,覆盖率超八成,拉动内需。拉美呢,巴西的绿色能源转型,风电太阳能装机量全球前茅。这些国家不光赚钱,还开始组团要规则。记得2023年G20峰会吗?非洲联盟正式入伙,印度轮值时推的非洲议程,直接把大陆议题摆上桌。 美欧那边呢?欧盟内部分裂,英国脱欧后更乱,美国两党扯皮,债务堆山。他们的影响力,靠的不是硬实力衰退,而是软实力跟不上节奏。过去靠美元霸权和文化输出,现在南方国家有自己的支付系统,像中国的CIPS,和一带一路的基建网,绕开西方渠道。
冲突热点也映照这转移。斯图布演讲里点名乌克兰、巴勒斯坦、苏丹,这些仗打得火热,全是旧秩序崩坏的锅。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动作,违反主权原则,以色列在加沙的回应,超出国际法底线,苏丹内战里外部势力搅局,代理人模式玩得飞起。 这些事儿,西方主导的制裁和决议,执行力大打折扣。为啥?因为亚非拉国家不全买账。2024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加沙停火的决议,140多国投赞成,美国一票否决。结果呢?全球南方国家转头组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加上新成员埃及、伊朗、阿联酋,去年峰会直接谈去美元化。非洲国家更狠,去年尼日利亚和加纳领头,推非洲大陆自贸区,关税壁垒拆了,内部贸易额涨30%。
治理模式的拉锯,也在加速这转移。多边主义和交易主义的张力,斯图布说得很准。西方推的基于规则的秩序,强调集体承诺,长远投入。可多极化那帮人,喜欢一对一交易,短期见效。 问题是,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这类大麻烦,靠交易主义顶不住。巴黎协定签了十年,发达国家承诺的1000亿气候资金,到2023年才凑齐一半。南方国家等急了,转头自己干。印度去年光伏装机全球第一,成本降到每瓦两毛钱。非洲的绿色墙项目,植树亿棵,抗旱沙化。拉美的亚马逊基金,挪威德国出资,但本地社区管钱,效率高多了。这些行动,逼着全球规则重写。
价值观这块,斯图布强调外交得有底线,公平正义可持续是核心。脱离这些,合作就是空谈。 现实里,南方国家正用行动证明。2024年,非洲联盟在气候谈判上,联合小岛国,卡住发达国家的碳排放豁免。亚洲的东盟,在南海争端中,坚持多边对话,不让大国独吞。拉美的玻利维亚,推动联合国土著权利宣言,去年通过修正案,保护雨林社区权益。这些不是秀肌肉,而是实打实要均衡。相比之下,西方在人权议题上,双标太多。讲新疆乌克兰一套标准,对以色列网开一面,南方国家看在眼里,离心力自然大。
经济合作的变局,更接地气。过去,IMF世界银行贷款,附加政治条件,现在南方国家有备胎。中国的一带一路,从2013年起,投了万亿基建,非洲公路港口全覆盖。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承诺新资金,重点数字丝路。印度不甘示弱,推全球南南合作,去年峰会,50国签协议,共享疫苗技术。拉美呢?墨西哥的近岸外包,抢了美国制造业订单,福特大众工厂全搬过去。这些链条重塑,全球贸易重心南移。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2023年南南贸易额占全球四成,增速15%。
地缘政治的调整,也在跟进。2024年,沙特伊朗和解,中东火药桶松了点。非洲的萨赫勒地区,法国撤军后,马里尼日尔这些国家,转投俄罗斯瓦格纳模式,安全合作本土化。拉美的委内瑞拉,石油出口转向亚洲,美元结算比例降到30%。这些事儿,显示旧霸权松手,新玩家填空。斯图布的判断,贴合这趋势:多极世界不是零和,而是得找共赢点。
联合国改革的紧迫性,从事件上看明摆着。2024年9月,斯图布在预备会上,就抛出三点提案:团结结束战争,改革机构。 80届大会上,他细化了,焦点在安理会。为什么急?因为现行机制,瘫痪太久。乌克兰议题,俄罗斯一票卡壳;加沙决议,美国挡道。发展中国家忍够了,去年G4国家——印度巴西德国日本——联手施压,扩大常任席位。非洲的Ezenwene集团,内部分歧大,但共识是至少两个席位。拉美加勒比集团,也要一席。斯图布的方案,平衡了这些诉求,还加了否决权限制,防止滥用。
全球南方的声音,在大会上越来越响。2025年开幕,巴西总统卢拉第一个发言,推全球南方议程,气候融资翻倍。尼日利亚总统,谈非洲债务重组,呼吁免除一半负担。印度总理莫迪,强调数字公域,共享AI治理框架。这些国家,不再光要援助,而是要平等伙伴。经济数据支持:2024年,全球南方GDP总和,超北方。人口上,亚非拉占七成,消费市场潜力爆棚。企业跟风,苹果三星工厂南移,供应链本土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