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乌克兰被俄占领面积:22年6.4万,23年仅540,24年出人意料
说起俄乌冲突这事儿,从2022年开打到现在,已经拖了三年多,牵扯的范围越来越广。刚开始大家以为是场速战速决的局部事儿,结果打着打着就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乌克兰土地被俄军控制的部分,这些年变化挺大的,2022年俄方一下子占了6.4万平方公里,2023年只新增了540平方公里,2024年又突然多出3600多平方公里,这数字跳动得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为什么会这样?得从战场实际情况、国际援助和双方实力对比说起。
2022年俄军那股猛劲儿怎么来的2022年2月24日俄军全面入侵乌克兰,一开始推进速度快得惊人。从北部、南部和东部多路进攻,短短一个月内就控制了大量地区。到3月底,俄方占的面积一度达到16.3万平方公里,占乌克兰总领土的27%。
这时候包括克里米亚在内,总控制区扩大了好几倍。新占的土地主要集中在东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南部赫尔松和扎波罗热这些地方。为什么这么快?俄军当时兵力集中,装备优势明显,乌克兰方面准备不足,防线还没来得及稳固。结果俄军很快就推进到基辅郊区,包围了马里乌波尔这样的关键城市。
不过,好景不长,从4月开始,乌克兰部队在国际援助下开始反击,俄军后勤跟不上,伤亡也大。到年中,俄方控制区缩水到11.9万平方公里左右。9月乌克兰在哈尔科夫方向的反攻,又让俄军丢了些地盘。年底统计,新占面积净增6.4万平方公里,总控制区稳定在10.9万平方公里。这一年俄军付出的代价不小,装备损失上千件,士兵伤亡据估算好几万。
国际社会反应强烈,美国和北约开始大规模援助乌克兰,武器弹药源源不断运过去,这直接影响了后续战局。
2023年战线为什么卡住了转到2023年,情况就变了样。全年俄军新占土地只有540平方公里,基本是零星推进。年初控制区还是10.9万平方公里,到9月只多了0.1%,年底差不多保持原样。这一年战线进入拉锯状态,双方都在东部挖壕沟、布雷区,动不动就是炮击和无人机对峙。乌克兰夏天发起的反攻,本来外界期望高,目标是切断俄军补给线,收回南部土地。
但结果推进有限,只收复了些小村镇。原因呢?俄军学聪明了,加强防御工事,层层设障,乌克兰部队缺少足够的重型武器和空中支援,进攻时损失大。北约援助虽多,但交付速度慢,有些承诺的坦克和导弹拖了几个月。俄方内部也调整了,增加了动员兵力,经济转向战时模式,生产更多弹药。
这一年全球能源价格波动大,俄罗斯靠卖油气维持军费,乌克兰经济却遭重创,GDP缩水30%以上。土地变化小,意味着战争从闪电战转为消耗战,谁能扛得住谁占便宜。说实话,这阶段乌克兰靠着盟友撑着,但内部征兵问题暴露,民众疲惫感增加。俄军也没闲着,在占领区搞公投和行政整合,试图稳固控制。
2024年俄军卷土重来背后的逻辑没想到2024年形势又翻转,俄军全年新占3600多平方公里,总控制区涨到11.28万平方公里左右。这出人意料,因为前一年大家觉得战局僵持,谁知秋季攻势一来,俄军就推进迅猛。10月和11月两个月内就占了1300多平方公里,主要在东部顿涅茨克方向。
为什么突然发力?俄军调整了战术,用大量无人机和滑翔炸弹压制乌克兰防线,兵力也通过新动员补充到位。乌克兰这边,反攻在库尔斯克方向起步还行,短暂越境占了些俄方土地,但补给跟不上,很快被反推回去。国际援助出现波动,美国大选后特朗普上台,对援乌政策保守了些,强调谈判优先,这让乌克兰有点被动。
欧洲国家虽继续支持,但内部分歧大,德国和法国援助规模不如从前。俄方经济适应了制裁,军工生产提速,伊朗和朝鲜提供弹药援助。土地变化大,反映出乌克兰人力短缺,士兵平均年龄升到40多岁,训练不足。
占领区居民生活艰难,基础设施毁坏,电力供应中断频繁。这一年全球格局受影响,中东冲突分散注意力,援乌热情降温。俄军推进虽慢但稳,目标是全控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说起来,这转折提醒大家,战争不是直线发展的,外部因素随时能搅局。
2025年土地争夺的最新动向进入2025年俄军控制区进一步扩大到11.48万平方公里,比2024年底多了2600多平方公里。年初从11.22万平方公里起步,月均增加几百平方公里,主要在东部缓慢推进。1月到4月,获地不到500平方公里,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试探进攻,但乌克兰防线顶住。
5月后,攻势加强,6月底完全控制卢甘斯克剩余部分,7月和8月在顿涅茨克外围占村镇。9月推进继续,累计新增超过500平方公里。特朗普政府调整政策,支持乌克兰通过谈判施压,但援助规模没大减,乌克兰拿到更多导弹系统。
俄方保持压力,普京强调占领区不可谈判,军方加强工事巩固。乌克兰经济衰退严重,工厂停工,通胀高企,但国际援助维持战力。土地变化虽不如2024年剧烈,但持续增加,意味着战局还没到转折点。全球影响扩大,能源市场波动,粮食出口受阻。台湾地区作为观察者,关注类似地缘冲突对供应链的影响,但没直接卷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