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都不愿意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的8个国家,都有谁?
全球化的时代,大多数国家都通过外交渠道保持联系,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与绝大部分国家有正式外交往来。可总有那么几个地方,因为历史纠葛、政治立场或地缘因素,选择不和美国建交。朝鲜与美国的恩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朝鲜战争从1950年爆发,美国介入支持韩国,导致半岛分裂定型。从那时起,美国在韩国驻军,持续施加制裁,朝鲜领导层视之为威胁。
朝鲜发展核武项目,作为自卫手段,进一步加深对立。美国多次试图通过谈判缓解,但总是卡在弃核和安全保障上。
到2025年,朝鲜仍坚持独立路线,没有建交迹象。这种状态下,朝鲜民众面对经济压力,靠自力更生过日子,美国的封锁让进口商品稀缺,生活成本高企。国际社会偶尔有援助,但外交真空让合作机会少之又少。
伊朗的情况更具戏剧性,1979年以前,伊朗是美国在中东的盟友,靠石油出口致富。可革命推翻国王后,新政权强调伊斯兰原则,与美国理念冲突。
1980年,人质危机爆发,美国使馆人员被扣押长达444天,导致正式断交。此后,美国制裁不断,伊朗则在中东扶持盟友对抗。核问题成为焦点,美国担心伊朗发展核武,伊朗称是和平用途。
谈判起起落落,2015年达成协议,但2018年美国退出,重启制裁。到2025年,伊朗经济受影响,通胀高企,民众日常开支增加。年轻人就业难,医疗用品短缺,这种外交断绝不只停在政府层面,还影响到普通人的生计。
叙利亚的断交源于2012年内战,美国支持反对派,叙利亚政府视之为干涉,关闭使馆。内战持续多年,俄罗斯和伊朗援助帮助政府维持。
2024年底,反对派推翻旧政权,新政府上台,倾向西方。美国解除部分制裁,提供援助,但到现在,正式外交尚未恢复。
战乱让叙利亚民众流离失所,数百万人逃亡国外,留在国内的面对重建难题。没有外交关系,援助协调复杂,重建资金难到位。叙利亚人经历的苦难,提醒大家战争的代价远超想象,新政府虽带来希望,但外交正常化还需时间。
委内瑞拉的反美情结从上世纪末开始,石油资源丰富,让国家一度富裕,领导者推行福利政策,赢得支持。美国视其为拉美后院威胁,多次尝试影响。
2019年,委内瑞拉宣布断交,美国支持反对派,制裁加码。油价波动和内部管理问题,导致经济崩溃,通胀失控。到2025年,虽然有缓和迹象,如美国允许部分石油贸易,但正式建交遥遥无期。
美国支持以色列,承认耶路撒冷为其首都,巴勒斯坦于2020年切断联系。以色列占领土地,冲突频繁,巴勒斯坦分派系治理,加沙和西岸分裂。2023年冲突升级,美国军援以色列,进一步疏远。
到2025年,没有建交,巴勒斯坦依赖国际援助,民众生活困苦,医疗和教育资源不足。巴勒斯坦人的坚持,带着对家园的深情,却在外交孤立中艰难前行。
不丹这个小国,夹在喜马拉雅山脉,外交政策受印度主导。为维护边境稳定,不与美国等大国建交,只与有限国家往来。不丹注重国民幸福指数,环境保护优先,民众生活平静,旅游业是支柱。没有美国外交关系,不丹避免外部干扰,保持文化纯净。
这种状态持续,民众很少感受到负面影响,反而觉得这是保护传统的方式。不丹的故事,像一股清流,提醒大家大国游戏外,还有小国自得其乐的智慧。
苏丹的断交历史曲折,1967年因美国支持以色列,短暂断交,1972年恢复。1989年政变后,美国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1993年制裁加剧,往来中断,虽未正式宣布断交。2017年,美国解除20年制裁,2020年移除恐怖名单,交换大使。
但2023年内战爆发,使馆暂停运作,到现在,正式关系仍不稳固。苏丹民众饱受战乱,饥荒和疾病蔓延,外交真空让国际援助缓慢。
索马里处于无政府状态多年,军阀割据,冷战时亲苏联,与美国关系冷淡。1993年黑鹰事件,美军撤出,不再深度介入。没有统一政府,索马里无法建交,美国通过周边国家处理事务。2019年重开大使馆,但战乱不止,关系改善有限。
索马里民众面对海盗和恐怖威胁,生活不稳,渔民和农民难以为继。这种外交缺失,加剧了国家碎片化,却也激发了当地社区的自救精神。
这些国家不愿与美国建交,各有苦衷,但共同点是追求自主。2025年,全球格局变幻,有些关系或许会缓和,如叙利亚的新动向或委内瑞拉的贸易松动。但核心分歧仍在,核问题、领土争端和意识形态碰撞,继续塑造未来。
参考资料
美国内政外交 人民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