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翻船,一纸决定搅乱三十年情谊,总理下台谁之过?
2025年的立陶宛街头,超市货架上摆着德国的啤酒和法国的奶酪,中国的小商品早就不在了,维尔纽斯的家具厂仓库里堆着卖不出去的实木沙发,老板盯着手机里发黄的订单清单,四年前的事,到现在还在还债,谁能想到,这个三百多万人的小国,就因为一个外交决定,把自己逼到了墙角。三十年前,立陶宛刚从苏联独立,急着找生意做,中国工厂把便宜又结实的日用品运过来,立陶宛的森林里砍下的木材装进集装箱,往亚洲走,到二〇二〇年,两国贸易额超过二十亿美元,差不多每五个立陶宛人里就有一个靠中国市场吃饭,中国大使馆前的广场上,常有背着双肩包的中国游客举着手机拍照,超市收银员听得懂“谢谢”和“多少钱”。
转折发生在2021年夏末,刚上台的女总理希莫尼特在议会说,台湾代表处今天正式挂牌,她以为这能换来华盛顿的点头,没想到北京反应更快,两个月后,中国驻立大使馆降成代办处,海关直接把立陶宛货品拉进黑名单,维尔纽斯的琥珀商人老马记得,2022年春节本该最忙,他仓库里堆着半人高的琥珀项链,中国人不来,欧盟也不要这种东西。
最惨的是农村的养牛场,以前每周都有冷藏车来拉牛肉,现在老板只能把牛卖了,改种土豆,欧盟给的补贴只够买饲料,土豆在本地根本卖不出去,农民彼得里斯说话时,手里的烟头在阴云下亮着,政府曾指望台湾的半导体工厂能救市,结果十四亿欧元的投资承诺像肥皂泡一样破了,连奠基仪式都没见着。
2025年夏天,新上任的总理帕卢卡斯在记者会上揉着太阳穴说,我们想跟中国谈,但代表处的名字不能改,话还没说完,中国商务部的制裁名单上就多了两家立陶宛银行,银行大厅里的人排着队要转走存款,帕卢卡斯在辞职信里一遍遍说个人原因,没人真信那是全部理由,他姐夫的公司账户正被警方查封。
如今立陶宛的超市里出现了波兰的家具,价格比以前高了三成,街头的传单上写着急招叉车司机和库存半价处理,像是在说那个决定带来的后果,一个在华的立陶宛留学生发朋友圈说我妈说现在去中国谈生意比去俄罗斯还难,她说得对吗,评论区没人回,只有几个点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