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发展中国家身份?中国深思熟虑,不可能让别国来剪羊毛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本文作者——兰台|媒体人,原凤凰新闻客户端总监
前不久,商务部召开新闻吹风会,介绍“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相关情况。
不少网友就以此认为是中方默认自己已经是发达国家。
但是,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甚至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落入美国设计好的话语陷阱里去。
商务部的表态只是说明中方处于负责任的考量,将在未来的WTO谈判中不再谋求新的S&D待遇,而不是默认了中国已经不再是发展中国家。
那么,什么是S&D?
在WTO的体系中,“特殊与差别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简称S&D)是为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专门设计的制度安排。这些待遇包括:更长的履约期限、更多的灵活性、更低的减让义务,甚至在某些领域可以暂时豁免履行部分协议内容。
这是WTO机制中实现公平与包容的重要体现。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发达国家要在环保或知识产权领域执行高标准规则,那发展中国家可以根据S&D条款有更宽松的过渡期;又比如在农业补贴、产业政策上,发展中国家享有更多政策空间。
可以说,S&D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竞争中的一项基本保障,它不是“优惠”,而是“必要的平衡”。
最近商务部的表态是:中方不寻求新的S&D。这句话的重点是“新的”——即在未来的新谈判或新规则制定中,中国不主动要求再额外新增S&D条款。这是基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治理负责任的姿态。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将坚持此前WTO谈判达成的结论和安排,不打算就既有S&D重新谈判。
换句话说,中国只是“不再索取新的优惠”,但中国过去通过谈判合法获得的S&D权利,一个都不会放弃。
美国为什么要攻击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国在WTO中保有“发展中国家”身份表示不满,特朗普也总是在社交媒体上发牢骚“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世界第二,怎么还能算发展中国家?”
特朗普的看法表面上看有道理,实际上是完全错误的。
WTO并没有明确的、统一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划分标准,也没有GDP门槛。
发展中国家的认定,主要依靠“自我声明”以及“成员协商”,是一种综合判断。
经济总量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标准。
从多个指标来看,中国在人均GDP、教育、医疗、养老、绿色转型、区域发展差距、产业结构等方面,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水平。
比如,2024年中国人均GDP约为1.3万美元,仅相当于很多发达国家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此外,中国还有近6亿人生活在中低收入区间,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显著。
美国不承认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目的也很明确。
希望通过否定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来取消中国已经争取到的S&D待遇,从而削弱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
而中国一旦宣布放弃发展中国家的待遇,那么不仅意味着现有S&D条款作废,还意味着后续所有与贸易相关的国际谈判,中国都必须以发达国家标准参与,政策空间将大幅受限。
举个极端的例子:在农业补贴、环保标准、服务业开放、数字贸易等领域,中国将面临更高义务,却失去了豁免与缓冲。
如果在这种不对等情况下重谈贸易协议,中国将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商务部的表态恰恰体现了中国在大国责任与发展权之间的平衡:中国不逃避责任,但也坚决守住自身的发展利益,不让别国用话术和规则“剪羊毛”。
中国目前不寻求新的S&D,是一种务实而稳妥的外交策略,并不是放弃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更不是对自身合法利益的放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