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 10:32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想把对付俄罗斯的老招搬出来?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准备“反其道而行”,想把以前对付俄罗斯的那招,用到中国身上。
据路透社报道,近期七国集团(G7)与欧盟正筹划一项针对中国稀土的特殊行动,计划设定“稀土价格下限”以推动自身产能建设,同时还考虑对部分中国出口稀土征收关税(还有所谓碳税)。
把对付俄罗斯的那套搬到中国头上,真的行得通吗?中国又将如何应对呢?
稀土可不是石油的翻版,更别说,中国在这条产业链上的“话语权”远比俄罗斯在石油上的更硬气。G7这波“反其道而行”的操作简直就是自设陷阱。

2022年那场对俄罗斯石油的“限价令”,G7的算盘打得很响,压低俄油价格,削弱财政收入,逼迫其战略收缩。然而限价没压住油价,反而让全球能源市场更加紧张。国际油价一度飙到。说到底,这场“限价实验”并没有打痛俄罗斯,反而让G7自己先吃了苦头。
要知道,中国在稀土上的“统治力”,可比俄罗斯在石油上高不少。有数据统计,全球60%以上的稀土矿产量都在中国,更有92%的稀土加工环节需要中国。
稀土现在是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最大的痛。自特朗普挑起关税战,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进行反制后,欧洲和美国都难以拿到足量的稀土了。中国在这一领域占据绝对的优势,全球九成以上的稀土都在中国加工生产,更别说中国本身就稀土储量大。
再加上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技术领先全世界,其他国家就算想自主生产,拿到了足够的稀土,也没法精炼。这就让欧洲和美国都犯难,只能时不时来催中国放宽稀土出口限制。
也正因如此,稀土成了我们的一张王牌,像今年4月,美国对华征收所谓“对等关税”的时候,中国就在稀土方面进行了管制。
路透社的深度调查指出,G7内部普遍认为,只有通过人为设定价格下限,才能为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本土稀土矿山注入利润空间,打破长期依赖中国的现状。与此同时,提高投资监管门槛、征收碳税,也被视为封堵中国稀土冶炼技术外溢的防线。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2025年9月24日公开表态:“我们必须集体行动,不能让关键供应链受制于单一势力。”

G7准备设定价格下限,听起来像是在“保护全球市场秩序”,实际上是把中国低价稀土定性为“不公平竞争”。中国稀土企业比如北方稀土,已经能把钕铁硼永磁体的生产成本压到每公斤30美元以下,而欧美企业同样产品成本超过50美元。G7想用“限价令”强行拉高市场价,给自己企业续命,争取时间突破技术瓶颈。但这场自救表演漏洞百出。
G7国家这次想联手“定价”,他们不是通过提升自身供给能力来解决依赖问题,而是试图用政策手段改变市场走势。这种方式短期看似有效,但长期来看,风险很大。如果中国选择反制,哪怕只是在部分稀土品种上收紧出口,都会直接影响到西方的关键制造环节。限价政策本身也会带来市场混乱。最终买单的,还是那些依赖稀土的企业和消费者。
中国的回应保持克制但立场坚定。商务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稀土出口管制是 “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任何单边价格干预都 “违背市场规律”。市场观察到,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已开始修订出口标准,拟新增 “环境合规认证” 要求,进一步规范出口流程。

在稀土回收利用、绿色冶炼等前沿方向,中国甚至有可能率先突破,到那时,中国不仅在资源供应上占优,在技术和标准层面也会更有竞争力。随着中国加快布局大宗商品的贸易体系,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比例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这样一来,全球贸易格局也会发生深远变化。
真正可行的路径是承认现实,在竞争中寻找合作,而不是一味压制,否则,最终困住的不是中国,而是他们自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拿不到中国稀土,G7反其道而行,想把对付俄罗斯的老招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