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 10:32

​​东京火葬费涨一半!中国控70%场,议员急跳脚​日本人喊死不起​​

近些年,东京的上葬费大涨幅超五成。
东京博善等6家民营火葬场退出“区民葬”制度,垄断70%市场,普通家庭“死不起”。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博善背后竟然是中国资本!
日本人这才惊觉,现在就连“身后事”都攥在中国人手里。
葬礼单,烧穿东京人的体面日本人或许想不到,连“怎么死”这件事,命脉都攥在中国人手里。
前段时间,日本媒体《产经新闻》披露,东京博善的火葬费大幅度上涨,从2021年的5.9万日元(约2600人民币)涨至9万日元(约4200人民币)。

同期,东京公营的临海斎场收费4.4万日元,都立瑞江葬仪所5.96万日元。全日本1364座火葬场多是民营,费用一般也在1万至2万日元,部分地区甚至免费。
为啥东京博善的火葬费用如此之高?
这就和区民葬”制度有关了,更憋屈的是“区民葬券”。
区民葬券是东京都给23区低收入家庭的福利:凭券能去民营火葬场低价火葬,本来是帮普通家庭省点钱的。
可今年初,东京博善等6家民营火葬场集体“退群”:“我们做慈善?赔本买卖谁干!”
于是博善宣布退出区民葬制度,从2026年4月起,全东京只剩1家能用券的火葬场——“去那家得排三个月队,老人骨灰都凉透了,还等啥?”
可骂归骂,东京人都明白:博善说了算——东京23区9座火葬场,6座是博善的,占了70%市场。连前首相安倍晋三,都是在博善下属的桐谷斋场火化的。
中国人攥着日本“身后事”,从棺材到墓碑全是咱造的可日本人没想到,连“怎么死”这件事,命脉都攥在中国人手里。
实际上 ,东京博善的背后,是中国商人罗怡文。

这家1887年成立的百年企业,2019年被罗怡文收购——他早年做中文产业,后来操盘苏宁收购的日本免税店Laox,把它做成日本最大免税连锁。
现在,他把目光盯上了殡葬:这行利润高、竞争少,简直是“隐形金矿”。
但更“扎心”的在后面:不止火葬场,日本人的“身后事”全被中国人“承包”了。
山东曹县的棺材,占了日本90%市场。
曹县盛产泡桐,木头轻软透气,做的棺材又便宜又好看。日本人讲究得很:樱花季要粉樱纹样的,土豪爱镀金的,年轻人喜欢二次元、哆啦A梦款。
曹县棺材厂老板老王笑着说:“日本人选棺材比挑手机壳还细,我们跟着需求走,能不火吗?”他工厂每年往日本发3000多口棺材,“订单排到明年春天了”。
福建惠安的墓碑,日本认死理。
惠安石雕有1600年历史,手艺稳得没话说。日本90%的墓碑都出自这,连东京高级墓园的管理员都竖大拇指:“惠安的石头刻字,比书法家还工整。”
2020年惠安疫情停工,东京一家石材店直接断货,去世的客人骨灰都没地方放——“没惠安的墓碑,我们没法交差。”店长老田说。
还有连云港的檀木念珠、东阳的木雕佛龛,慢慢在日本殡葬市场占了份额。东京浅草寺旁的殡葬用品店老板告诉记者:“现在日本人办葬礼,从入殓到下葬,十件东西里八件是中国造。”
结语尽管价格昂贵,可还是有不少日本群众买单,不为别的,就想让家人走得体面点——哪怕这体面,是中国人在操持。
日本人的“死不起”,藏着超老龄社会的痛。
每3个人里就有1个老人,每年140万人去世,殡葬成了刚需。可日本自己做要么贵、要么慢,中国企业刚好补上缺口——我们有成本优势,有手艺,能做出又便宜又合心意的东西。

议员们骂“中国资本抢蛋糕”,但老百姓心里清楚:不是中国人抢,是我们需要中国人。
那些能让老人安心走完最后一程的棺材、刻着名字的墓碑,不正是中国产业最实在的“温柔”吗?
全球化从来不是对抗,是我有你需要,你有我擅长。下次再有人说“中国人抢了日本人的生意”,不妨想想:那些躺在日本墓园里的骨灰盒,刻着“曹县造”“惠安造”——这,就是我们最硬的底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京火葬费涨一半!中国控70%场,议员急跳脚​日本人喊死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