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撕破脸!特朗普给军队下了“死命令”,第二天就收到一纸诉状
前言特朗普又跟一个州撕破脸,给军队下了一个“死命令”,美国人的噩梦又要来了?
特朗普日前突然宣布,要向民主党掌权的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派军队,理由是 “对付国内恐怖分子”。
第二天,美防长赫格塞斯就签了备忘录,200 名俄勒冈州国民警卫队员要归联邦指挥 60 天。
也是同一天,俄勒冈州和波特兰市直接把特朗普政府告到联邦法院,直言这个部署 “非法”。
两天时间,从派军到起诉,矛盾直接摆上台面。
特朗普这操作,说反常也真反常。
之前加州起诉他派军,法院初审都判他输了,现在案子还在上诉,他怎么还敢对另一个民主党州动手?嫌自己身上官司不够多?
法律漏洞:总统权力的边界在哪?
特朗普这次派兵,表面上看是在维护国家安全,实际上却藏着不少法律漏洞。
按照美国联邦法律,总统调动军队参与国内治安有两个硬性条件:要么是“极端紧急情况”,比如战争、叛乱;要么是地方政府主动请求支援。但在波特兰,这两个条件都不成立。
俄勒冈州州长蒂娜·科特克多次强调,波特兰“不存在国家安全威胁”,当地社区安全平静,警方完全有能力维持秩序。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5年上半年,波特兰市凶杀案数量同比下降51%,暴力犯罪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所谓的“国内恐怖分子”,其实是特朗普政府将“反法西斯运动”定性为恐怖组织后,对部分抗议者的标签化攻击。
更关键的是,波特兰市政府从未请求联邦军队介入。俄勒冈州总检察长丹·雷菲尔德在诉状中指出,根据《美国法典》第10章第12406条,总统只有在“遭受入侵、发生叛乱或联邦法律无法执行”时才能联邦化国民警卫队,而波特兰显然不符合这些情形。派遣200名士兵去守卫一栋建筑,这种行为“既不正常,也无必要”。
特朗普政府试图用“保护联邦财产”来 justify 行动,但这种理由在法律上站不住脚。联邦法院此前在加州类似案件中就曾裁定,总统未经州政府同意调动国民警卫队属于越权行为。虽然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后来暂停了这一裁决,但波特兰的情况与加州不同——波特兰的抗议活动规模更小,暴力程度更低,联邦政府的干预显得更加突兀。
联邦制危机:州权与联邦权力的博弈
这场冲突的本质,是美国联邦制的核心矛盾——州权与联邦权力的边界之争。
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联邦的权力,归各州和人民所有。在公共安全领域,州政府历来拥有主导权。但特朗普政府近年来频繁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民主党主政州的事务,从加州的移民政策到波特兰的抗议活动,这种做法正在打破联邦制的平衡。
俄勒冈州的起诉,实际上是在捍卫州权。诉状指出,特朗普政府的行为“违反了权力分立原则”,将联邦军队变成了政治工具。如果联邦政府可以随意调动州国民警卫队,那么各州在治安、移民等事务上的自主权将名存实亡。
这种趋势引发了广泛担忧。法律专家警告,特朗普的做法可能开创危险先例,未来总统可能会以“打击犯罪”或“应对紧急状态”为借口,进一步侵蚀州权。更严重的是,这种联邦与州的对抗可能导致美国政治极化加剧,甚至引发“准内战”风险。
民意撕裂:政治操弄下的社会动荡
特朗普的派兵决定,不仅是法律和制度的冲突,更是一场政治操弄,加剧了美国社会的撕裂。
在波特兰,当地居民和政府几乎一边倒地反对联邦军队介入。州长科特克呼吁民众“不要上钩”,不要被特朗普的威胁刺激;市长基思·威尔逊直言“这里不是军事目标”,不需要联邦干预。74岁的波特兰居民约翰·麦克努尔更是称特朗普的言论“荒唐”,他说:“这不是一座失控的城市,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但在共和党阵营,特朗普的行动却得到了支持。一些保守派人士认为,民主党主政的城市管理不善,需要联邦政府“拨乱反正”。这种对立情绪,在特朗普将抗议者标签化为“国内恐怖分子”后进一步激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的做法正在消耗美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波特兰的抗议活动,本质上是民众对移民政策、社会不公等问题的表达。而联邦军队的介入,不仅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反而可能将抗议者推向极端,导致更多暴力事件。
未来走向:法律战与政治博弈的持久战
目前,波特兰的法律战已经打响,而这场冲突的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
从法律层面看,俄勒冈州的诉讼可能会经历漫长的司法程序。参考加州的案例,联邦地区法院初审曾裁定特朗普政府违法,但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后来暂停了这一裁决。波特兰的案件可能会面临类似的争议,最终结果可能取决于最高法院的态度。
从政治层面看,特朗普的派兵决定可能是为了迎合保守派选民,为2026年中期选举造势。但这种做法也可能适得其反,引发更多中间选民的反感。毕竟,美国民众更希望政府解决经济、医疗等实际问题,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政治斗争。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冲突都暴露了美国政治体制的深层危机。当总统将军队作为政治工具,当联邦与州的权力博弈凌驾于法律之上,美国的民主和法治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波特兰的今天,或许就是美国未来的缩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