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30 21:06

欧洲突然懂礼貌了,冯德莱恩见到中方高层,求办事先说一个“请”

前言:最近,中欧高层在纽约会面,这场会谈没多少外人能听到细节,但从冯德莱恩的态度上,已经能看出微妙变化。她的声明没有往日的强硬,甚至显得格外“客气”。

俄乌冲突:没了美国的底气,欧洲只能求中国过去两年,冯德莱恩在俄乌问题上一直很强硬,说话也从不留情。她曾公开警告中国不要支持俄罗斯,还放过狠话:欧盟绝不会容忍中国给俄罗斯“输血”。那时候,她底气很足,因为背后有拜登政府,欧盟觉得自己和美国是一条战线。
但如今,局势彻底不同了。特朗普上台后,先是口头支持乌克兰,还放话要帮他们夺回失地,看似比拜登更激进。但欧洲人心里明白,这只是说说而已。特朗普想让欧盟掏钱,从美国买武器,然后把这些装备送到乌克兰战场。他嘴上支持乌克兰,实际上是在给美国军火商找生意。
欧盟很清楚,这种模式能不能长期维持没人知道。欧洲本身财政压力巨大,能源价格高企,经济停滞。再加上特朗普一贯的反复无常,今天说支持,明天可能就扭头走人。欧洲根本无法信任这样的盟友。

一旦未来特朗普彻底撒手不管,欧洲就只能自己面对俄罗斯。到那时,欧盟内部可能还没统一意见,俄罗斯却已经压了过来。对欧盟来说,最怕的局面是“一对二”:自己单挑俄罗斯,而中国还在俄罗斯身后给经济支持。
所以冯德莱恩在联大与中方高层会谈时,她这次话锋一转,不再像过去那样高声指责,而是“请求”中国出面,让莫斯科回到谈判桌。她当然清楚,中国不是俄罗斯的军事伙伴,但在经济和外交上,中国对俄罗斯有着重要影响力。只要中国愿意做调停者,哪怕只是劝和,也能让欧盟缓一口气。
这背后的潜台词很明显:欧洲想争取中国,至少别让中俄形成坚固同盟。只要中国保持中立,欧盟就不会陷入完全孤立的境地。

关税问题:欧洲打死也不敢跟着特朗普乱来除了俄乌冲突,双方还谈到了关税问题。特朗普最近放出狠话,要求欧盟对中国、印度加征50%到100%的高额关税。这个数字一听就知道不可行。冯德莱恩对此给出的回应很谨慎,说欧盟会“自主做决定”。
这话背后的真实意思,就是不想照搬特朗普的要求。欧洲人自己也清楚,如果真把关税抬到这种高度,首先遭殃的不是中印,而是欧洲自己。欧洲出口的汽车、机械、奢侈品、农产品,全都在中印市场占有重要份额。一旦中印反击,欧洲企业将首当其冲,连锁反应会波及整个产业链。

更何况,过去几年,欧洲企业在中印市场投入巨大。很多跨国集团把工厂、研发中心设在亚洲,这不是说砍就能砍掉的。为了给美国留个面子,冯德莱恩嘴上说“理解美方”,但立场已经很清楚:欧盟不会轻易放弃和中印的合作。
欧洲人还有一笔账。按照特朗普的新方案,乌克兰的军费主要由欧盟承担,还得花钱买美国的武器。如果这笔钱要从税收里出,欧洲经济将雪上加霜。只有维持和中印的贸易,保证市场和供应链不被切断,欧洲才有可能填补这笔开支。
所以,冯德莱恩这次在谈话里刻意强调“自主决策”。她很清楚,如果跟着特朗普乱加关税,欧洲将失去最后的经济命脉。

气候议题:中国主动担当,欧洲不得不靠拢除了战争和经济,双方还谈了气候问题。这看似老生常谈,但这次背景很特殊。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直接公开表示,气候问题是“全球最大的骗局”。这一表态让欧洲人彻底傻眼。
多年来,欧洲一直在气候议题上扮演积极推动者,甚至把绿色转型视作未来核心战略。结果特朗普一上台,不仅不支持,反过来否定整个减排机制。这让欧盟瞬间失去了美国这个伙伴。
相比之下,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态度截然不同。中方宣布,到2035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将比峰值下降7%到10%。这等于在全球舞台上扛起了减排的大旗。

冯德莱恩对此表达了欢迎,称赞中国为全球气候目标作出的贡献。欧洲很清楚,自己在绿色技术上的竞争力已经被中国追得很紧,如果还和中国对着干,未来在新能源、电动车、储能等领域,话语权将彻底丢掉。
这也是为什么欧盟最近频频释放合作信号。他们甚至提出,希望中国企业在绿色技术领域提供更多合作条件,换取欧洲市场准入政策的放宽。这种态度转变,本质上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欧洲的算盘打得很现实:一边维持与中国的合作,一边保住自己在未来产业链中的位置。这不只是经济利益,更是欧洲科技和标准的话语权之争。

关键在行动:说“请”容易,做到难从这次会谈可以看出,冯德莱恩态度确实软了。她不再用命令式的口吻,而是说“请求”。这说明,欧洲已经意识到自己无法单靠美国,必须重新调整战略,尤其是在面对中俄关系和全球产业格局时。
但问题是,光说漂亮话没用。中方愿意推动中欧关系向前走,可欧洲是否真有这个战略定力,还要看接下来的行动。
如果欧盟在俄乌问题上继续跟着美国跑,在关税上继续被特朗普牵着鼻子走,那么这次所谓的“请求”,不过是一场姿态表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欧洲突然懂礼貌了,冯德莱恩见到中方高层,求办事先说一个“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