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30 21:06

想在全球供应链上换掉中国?印度刚试水就翻船,中国赢得满盘优势

关注相关新闻的朋友应该有这个感觉,过去几年“印度崛起”这个词,在全球媒体和资本市场的热度可以说是居高不下。
西方媒体一个劲地吹,说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是要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2.0,是未来十年的资本宠儿。
那时候,几乎每个财经频道都会把印度的数据翻来覆去夸,说GDP增速全球领先,人口红利无限,外国大厂排着队去开工厂,甚至有的西方评论员还断言“没有中国,世界还可以靠印度”。

可是没想到,短短一年多,这个神话就像肥皂泡一样,被现实戳得干干净净。
很多人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个变化有多突然,就在2024年初,西方媒体还在热炒印度的机会,可到了2025年中,海外电视台、广播、新闻里,关于印度的报道明显变少,连一些原本为印度摇旗呐喊的美国经济学家也开始转移话题。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印度的数据亮不起来了,还亮出了硬伤。
先看股市,2025年全球主要股指大多涨得很漂亮,美国标普指数年内上涨,欧洲几大股市也红得耀眼,连东南亚不少市场都保持了稳步增长。
可是印度呢?孟买30指数一路下跌,成了全球表现最差的市场之一。

过去吹得天花乱坠的投资热土,现在变成了资本的雷区。股市是资本情绪的晴雨表,这么惨的表现,已经说明投资者用脚投票了。
再看汇率,美元在这一时期其实是走弱的,但印度卢比却跌到了对美元的历史最低点。
什么意思?就是即便在美元变便宜的情况下,全球资金还是不愿意要卢比,这直接反映了投资者对印度货币和经济的信心崩塌。
而最触目惊心的数据是外商直接投资(FDI),过去一年,印度平均一个季度能拿到近100亿美元的外资项目,可进入2025年后竟然缩水到只有3.5亿美元,跌幅超过96%,创下历史最低纪录。

要知道,资本市场是最现实的,捧你的时候恨不得吹成天之骄子,一旦认为你不行,它比谁都跑得快。
印度现在的状况,正是这种现象的经典案例。
那为什么资本溜得这么急?因为印度的现实条件,根本撑不起它过去那套“崛起叙事”。
过去几年,西方把印度捧到高位,目的就是想找一个替代中国的制造业基地,以便在供应链上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于是各种跨国巨头纷纷去试水,包括电子代工、服装制造、消费品组装大厂,都在印度开了厂。

刚开始的确很热闹,媒体拍了不少莫迪总理在新工厂剪彩的照片,印度政府也到处宣传印度制造的战略。
但问题是印度的基础设施远不够支撑全球大规模制造。
电力不稳定,断电时长动不动几个小时;交通拥堵,物流体系紊乱,一件货物从工厂走到港口可能要多花几天甚至几周。
同时印度工人的生产效率低,很多工厂反映,招来的劳动力出勤率极低,干一天歇两天的情况普遍存在。
加上印度各邦的政策不统一,企业每天都在被各种税费折腾,还存在随时可能被开出天价罚单的风险。
某些跨国公司甚至被追缴几十亿美元税款,不得不闹到国际仲裁。这种营商环境下,制造业怎么可能跑得起来?

有外企甚至计算过,在印度干活的综合成本比在中国高出十倍,但人均产出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
这种性价比,让那些带着期望来的跨国巨头纷纷掉头离开。这种现象体现在数据上,就是FDI数据一泻千里,资本神话直接破灭。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美国的政策变化再次打击了印度的命门。

今年八月份,因为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美国对印度部分出口商品加征了高达50%的关税。
这对印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纺织、制鞋)是致命打击,因为这些产业本来就靠低成本赢得市场,一旦成本翻倍,竞争力立刻崩塌。
更要命的是,美国并不缺替代供应国,越南、孟加拉、泰国随时可以顶上来。这一刀切下来,印度的出口市场立刻冷掉,美国也自然不再把印度当成不可或缺的战略伙伴。
除了贸易上受挫,5月份的那场印巴空战,印度空军被击落6架战机,当场被打破了所谓的“南亚霸主”神话。

美国本来是想拉着印度在地缘政治上牵制中国,可一看印度自家门口都守不住,战略信心也就散了。
这样一来,经济上的重击加上军事上的失分,印度也自然从西方的棋子变成了可有可无。
除了外部问题之外,印度内部的问题更是根深蒂固,莫迪喊了很多口号,比如“自力更生”“印度制造”,但最新数据显示,制造业在印度GDP中的占比跌到了12.5%,这是半世纪以来最低水平。
过去,印度还能靠IT外包分一杯羹,可偏偏赶上人工智能的爆发期。
AI写代码比人快,客服比人准,数据分析也能自动化。印度赖以为生的外包优势正在被技术替代,结果就是高技能职位减少,底层岗位不够。

表面上看印度失业率只有5%-8%,但劳动力参与率只有一半,也就是说一半的劳动适龄人口压根没进入就业市场。
人口红利没能转化成生产力,反倒成了社会的潜在矛盾源泉。
更大的悖论是,印度嘴上喊去依赖,但关键领域几乎全面依赖进口。
离开全球供应链,印度寸步难行。
西方原本打算培育一个制造业替代者,但印度的试验失败了。反过来,这让中国的不可替代性更加凸显。
很多跨国公司试过印度,结果发现不靠谱,又回到中国,因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到高端加工,从高效物流到稳定的政策支持,一条龙的成熟系统是印度几十年都追不上的。

2024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逼近30%,稳居第一。新能源、光伏、电动车等产业全球领先。
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超过40%。芯片产业也在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政策扶持到位,未来几年必然会迎来突破。
更关键的是,中国政策的稳定性和执行力让资本放心。遇到挑战,中国能通过刺激基建、产业升级等措施迅速稳定经济,这一点是靠喊口号的印度永远比不了的。
近期我在海外也明显感受到舆论的变化。比如在澳洲听广播,发现主持人在聊环保话题时公开表扬中国在新能源、碳减排上的成就,还说中国的指标不仅完成了,而且是超额提前完成的。

这种正面评价在几年前几乎想不到。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中国都跑在世界前面,不少西方媒体也开始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成绩,这就是影响力的变化。
这件事给我们的警示很直接,那就是若没有技术自主、没有产业链支撑、没有经济韧性,再漂亮的GDP增速都是泡沫。
印度就是反面教材,从全球新星到神话破灭,靠的是虚火,而现实中的硬实力无法跟上。
反观中国,我们一直在降低外部依赖、发展自主创新、完善产业链布局,这种战略定力才是真正让一个国家屹立不倒的底牌。
未来十年,真正的大国崛起,不会是靠短期的炒作,而是靠长期的战略坚守和硬实力积累。
这一点,我们已经在行动上领先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想在全球供应链上换掉中国?印度刚试水就翻船,中国赢得满盘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