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30 17:26

沙俄违背尼布楚条约,苏联修改加拉罕宣言,边境条约还有几分可信


虽然全球的局势发展越来越复杂,很多人都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无论是百年前的沙俄,几十年前的苏联,还是如今的边境冲突。
都指向一个残酷现实,写在纸上的国界线和国际条约,其实非常不可靠,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2025年7月25日,泰国和柬埔寨的边境突然响起了炮声。
两国为了一座古老寺庙的归属问题已经争执了很久,这一天终于从口头争吵升级成了军事行动。
这场冲突导致十几人死亡,数千个家庭被迫疏散至安全地带。



而在地球的另一边,2025年9月波兰政府宣布因为国家安全的原因,要无限期关闭和白俄罗斯的边境。
这个决定看起来跟东南亚的冲突没什么关系,但它直接导致了往来于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一条重要铁路线路被中断。
无数的集装箱和货物运不过去,这条每年贸易额高达几百亿美元的铁路运输线一下子就停摆了。
这两件事一件是领土争端引发的武装冲突,一件是政治问题导致的贸易中断,虽然情况不同但是核心大差不差。
就是那些写在纸上的条约,划在地图上的边界线,和国家的实际利益发生矛盾时,到底还算不算数?



翻开历史看看,这种事其实一点也不新鲜,就拿沙皇俄国来说,早在17世纪,清朝和沙俄签了个《尼布楚条约》。
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个条约算是很公平的。
用山脉和河流清清楚楚地划分了两国东边的边界,之后的一百多年里,边境地区也确实没什么大事。
但问题是条约能不能被遵守,很大程度上要看签约双方谁的拳头更硬。到了19世纪清朝因为内部动乱和外部战争,国力越来越弱。
沙俄一看机会来了,之前签的条约也就没人再当回事,他们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地越界。
而是直接定下新的条约,凭借武力优势,硬是把大片土地划了过去。
就这样曾经双方共同确认的边界线,在实力发生巨大变化后,成了一纸空文,到了20世纪政权更替,又有了新的故事。

1919年7月25日,刚刚建立的苏维埃俄国为了在国际上争取支持,发表了著名的《加拉罕宣言》。
宣言里说得非常好听,不仅要废除沙俄时期签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还要把过去侵占的中国领土都无偿还回来。
这个消息传到当时的中国,让很多人感到非常振奋,觉得这是一种全新的平等的国际交往方式。
但是这个美好的承诺并没能维持多久,等到苏俄政权稳定下来之后,现实的地缘政治利益就占了上风。

当初在《加拉罕宣言》里“无偿归还”这四个字说得非常漂亮,听起来诚意十足。
但在没过多久的后续正式文件里,这个说法就悄悄变了味儿,改成了需要“谈判解决”,而且还加上了各种附加条件。
比如要求中国境内不能有任何反对苏俄的势力存在,这么一来性质就完全变了。
归还领土不再是一个主动的事情,反而变成了一个需要中国付出其他代价才能换取的谈判筹码。
说到底背后的原因很现实,远东地区的战略位置和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太重要了。
这片土地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期安全和发展,不可能因为一句承诺就轻易放弃。
所以苏联最终并没有真正履行它最初那个听起来很美好的承诺。

其实从撕毁《尼布楚条约》的沙皇俄国到修改《加拉罕宣言》的苏维埃俄国,虽然政府换了意识形态也完全不同,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说明了同一个道理。
国家利益才是最实际的考量,条约的文本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以根据现实需要被重新解释,甚至在实力足够强大的时候被直接无视。
这就是国际关系中非常真实的一面,所以不遵守协议也不是哪个国家的专利,这在国际上这是个普遍现象。

比如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希特勒就公开撕毁了旨在维持欧洲和平的《洛迦诺公约》,派兵进入了规定不准驻军的莱茵地区。
当时作为条约担保人的英国和法国,除了口头上表示反对并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这种退让没能换来和平,反而让德国的胆子越来越大,为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即便是当今世界上的头号强国美国,在对待国际条约时也常常以自己的利益为先。
他们可以因为觉得影响本国经济,就退出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京都议定书》和《巴黎气候协定》。
也可以为了发展自己的军事系统,单方面退出一个对维持全球战略平衡很重要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这些例子都清楚地表明,在国际规则和本国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发生冲突时,国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既然书面上的条约这么不可靠,那世界秩序是怎么维持下来的?其实国际间的稳定并不完全依赖那些文件,更多是靠大国之间一种制衡。
大家都在精明地盘算自己的利益,既相互竞争又相互牵制,最终形成一种谁也无法为所欲为的局面。
这个系统没有明文规定,但它实实在在地运行着。
就拿2025年泰国和柬埔寨的冲突来说,当边境响起炮声外界很多人都在关注中国会怎么做。
不仅仅因为中国是他们的友好邻邦,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是这个地区最大的经济伙伴,有大量的投资和贸易往来。
地区的稳定不稳定直接关系到中国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如果冲突扩大中国的损失会很大。
所以出面调解与其说是履行国际责任,不如说是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这种基于利益的介入,客观上就起到了稳定局势的作用。

再看波兰关闭边境影响中欧铁路的事件,这件事让中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已经延伸到了全球各个角落。
所以有的时候虽然是被动参与,实际上也是在为维持国际的秩序还有国家利益不得不做的事情。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信源
云南网 2025-09-13 佩斯科夫:波兰关闭与白俄罗斯边境是“情绪过激”
不费一兵一卒,沙俄是怎么从大清国手里夺走外东北的?
2022-01-1军武次位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沙俄违背尼布楚条约,苏联修改加拉罕宣言,边境条约还有几分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