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国下决心,要与中国打稀土价格战,3个问题不解决这仗打不起来
美西方国家铁了心要对华“下战书”,殊不知先给了自己一刀。路透社报道称,G7国家和欧盟27国黔驴技穷,准备设下稀土价格下限来促进生产,同时要对部分中国稀土出口征收关税和所谓碳税,以此来倒逼中国开放稀土。说白了,美西方要和中方价格战和关税战,以此来刺激中方加快开采稀土和对外出口。美西方这么做,无非是觉得中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因为钱,这34国自认为中国眼中只有利益,通过打价格战来提醒中方,现在不出手以后就更卖不出高价了。
中方限制稀土出口,是在保护不可再生资源
关于稀土,中方早就说得很清楚,对稀土等矿产资源进行出口管制,主要是基于对这一不可再生能源的保护,也是对各国珍惜资源的一个提醒。可美西方根本就听不进去这些真实的声音,只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
不仅如此,美西方还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两招一定会逼中方妥协,34国一定能趁机获得更多的稀土资源,这样一来,美西方的新能源、军工产业等领域的发展将会再次走上快车道。然而现实终究是残酷的,这一计划虽然完美,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当下,美西方国家就已经被三个难题折磨得很头疼。
一是找不到合适的稀土供应国。像中国这样拥有天然稀土储备的国家并不多,蒙古国算是一个,美方之前与之密集接触,双方还签下开发谅解备忘录,然而蒙古国最后决定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取消了美国的稀土订单。巴基斯坦也与美方讨论过稀土开发,可巴基斯坦境内存在稀土储量、地质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很可能“货不对板”。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都是美国的意向合作国家,可双方的合作计划目前都没有推进,要么是储量不够,要么是其他因素的影响,总之,美西方的稀土开发计划目前依旧只存在于纸面上,它们连一个确切的合作目标都没有定下来。
二是关键技术存在短板,难以形成完整的生产线。稀土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可开采难度极大,矿物中的化学元素需要经过多级溶剂萃取、离子交换或色谱分离等复杂的工艺提升单一元素的纯度,光是这一阶段,中方就申请了37项技术专利,可美方却缺乏类似经验。另外,深海开采还面临高压困境,不管是深海吸管设备,还是加工泥浆,都需要掌握关键技术。
稀土开采和提炼过程中需要掌握关键技术
而且稀土提炼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放射性元素和重金属污染,环保压力很大;最致命的一点是,前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一个高投入的产业,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生产线的情况下,很可能面临没有回报的经济瓶颈,这也是美西方至今没有改变对稀土进口的依赖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是运输成本问题。稀土运输需要协调各方配合,虽说空运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运输量低且成本高,并不是运输首选,铁路运输和海运确实是不错的选择,可问题是,海运不适用所有的国家,而铁路运输又需要与多国协调,美西方近些年来的国际铁路项目也不多。
综合来看,从寻找资源到开采、提纯,再到运输,美西方几乎无一优势。在什么都没着落的情况下,34国就下定决心向对华“下战书”,属实有些太着急了,而这也暴露出美西方国家内心的焦虑。
此前,美西方国家多次炒作所谓的“稀土武器化”来给中国泼脏水,企图利用舆论手段逼中方解除对稀土出口限制,可随着时间推移它们发现,不管用什么招数中方都不松口,因为在保护资源问题上,中方从来都是说一不二。
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旧有机会得到中国稀土
更何况,中方并没有一棍子打死,符合条件的企业只要提交的资料没问题,还是有很多机会得到稀土资源的。可自从九三阅兵之后,美西方国家真的坐不住了,眼看中国各式先进武器层出不穷,美西方却连发展军工的原材料都得不到,长此以往,美西方还有什么优势去与中方博弈。
总之,这一次的价格战和关税战,恐怕34国还没推进就已经夭折,因为在稀土开采这件事上,美西方不一定能突破瓶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