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被自己的亲生父亲所恶,死后却享尽哀荣—和协翁主
和协翁主是谁?若说起朝鲜英祖最不重视的女儿,她必然榜上有名。这女孩的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笼罩着无声的阴影。她是英祖和映嫔李氏所生,和缓翁主是她妹妹,或许宫廷记录上她们的名字似曾相识。但没人比她更清楚那个姓李的父亲,究竟有多难以捉摸。说起来,这英祖啊,又复杂又傲慢。史书称他贤明,百姓间也传唱他的政绩。可这些美名落到女儿身上,却根本不沾边。他这一生,喜怒无常,不仅把亲手教出的儿子思悼世子逼上绝路,对于女儿们,偏心简直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让人想不明白的是,换做别人,或许还能有些转圜?可这些事真发生在英祖和自己的亲骨肉身上,只剩下无奈。
英祖的三位女儿,和平、和缓、和协,出生顺序、母亲地位全都一样。这听上去原本该是一段温情的姐妹情深,偏英祖偏心成瘾。和平翁主出生的那一年,正是英祖最风光最得意的时候。后来和平难产去世,眼见一线欢喜化作哀叹,老父亲的宠爱全都给了和缓翁主。那么,和协翁主做错了什么?英祖为什么就对她冷淡呢?
答案其实藏在孝章世子的早逝。英祖失去独子后,把所有希望都寄托给了映嫔李氏,但李氏第二胎却又生了一个女儿。失望的情绪在那个深宫大院中四处游荡,和协翁主沦为最不被需要的那个。在这些年里,爬虫工具扒拉出不少冷门史料,基本都显示当时宫里的排斥气氛非常怪异。
有一说,《恨中录》里写得分外直白,和协翁主颜值出众,四海无双。她那位姐妹和平翁主因父亲宠爱春风得意,自己则活得像个影子一般。英祖见喜欢的人,必得洗漱沐浴一番,把仪式做足;而他洗过的污水,却成了厌恶之人的“特殊待遇”,盘点后院,最多的总是和协翁主和思悼世子。嘲讽的是,他甚至有意不让这两人跟宠爱的姐妹有来往,不许和协翁主走和平翁主常走的那条小道。细数朝鲜宫廷龃龉多了,但如此小心眼的“君父”,倒也不常有。
人同此心,思悼世子和她处得不错,这也难怪。两个同样被疏远的人,总能靠得更近点。他对和协翁主的照拂,比亲兄妹还多几分暖意。和平翁主倒是温柔,每每央求父亲宽待自家妹妹。只不过,这些劝说换来的,只是一声叹息。映嫔李氏呢?面对丈夫的决绝态度,也只能选择沉默。后宫不缺眼泪,真正能改变君王心思的,却没几个。
和协翁主成婚的时候还不到十二岁,丈夫是申光绥,一个小官员的儿子,能和王女联姻,乐坏了他家。英祖照例赏了一堆封号,热闹非凡,史官记录得倒是细致。奇怪的地方却在于,从她成亲后九年,几乎没有任何关于她生活的记载,好像她从此彻底消失在宫廷之外。宫女传闲话,说那段时间,是她最自由的几年。可真相呢?没人说得清。
成年那年,她遇到了宫廷瘟疫,同批染病的还有思悼世子。后者康复了,前者却一病不起。再精贵的药材、再贴心的看护都无济于事。偏偏这时候,宫里流言蜚语疯传,说麻疹是和协翁主带进来的。大臣们在背后悄悄嘀咕,对她的恶意像细雨一样密集。诡异吧?可事实就是,不被宠的那位,总得承担更多。
其实到病重的时候,英祖倒不像往常那样冷淡。他跑去床前守了好几夜,备用药材送了一批又一批。宫中保留的档案明明白白地写着他一反常态大动干戈。然而,忠言逆耳,朝中重臣都规劝他别再冒险,但英祖怒声拒绝,说什么也不回去。这是不是悔恨呢?还是说,那股子父爱到了失去前才明确起来?
**失去过后才觉珍贵,这种情感换做谁也不例外!**
和协翁主病逝后,英祖一反常态地暂停政务,专设丧礼,还坚决亲自操办仪式。历史资料很多地方反复论证这一点,标准的伤心父亲形象本该在早些年出现才对。可事情就是这样,隔阂一旦生了根,弥补只能变成拖延。
**有意思的是,他为这个女儿写下墓志铭,亲自前往住处悼念,这些细节无处不是补偿的意味。**
这里又该提一句,多数关于英祖与女儿之间的微妙关系,近年在韩国学界讨论得更多。2023年国立韩国历史博物馆发布的新考证资料,还原了一些晚年英祖的举止。结合朝鲜王朝实录等信源,能看到朝廷内外因后宫矛盾爆发的具体案例。河东金氏后裔在个人博客、论坛上把故事扒拉得透彻,说英祖的心理其实很矛盾,对和协翁主又愧疚又别扭。但也有反对声音,觉得他这一切不过是装样子。
对比和缓翁主待遇,和协翁主就像被忘在春天背后的细雨。你说,和协翁主的人生是不是也值得一场公平的评判?以她的美貌、敏感性格,真实的宫廷生活肯定不止官方记录的那些生硬字句。脱离父爱后,她是不是曾想挣脱命运的桎梏?不过,这层心理,也是五百年后在电脑屏幕前想当然的想法。清宫旧档没细写,谁也说不准。
可有时候,权威信源说不上真话。比如宫女私记、后人追忆、甚至近几年挖出的墓志拓片,比皇家档案还要生动。权威数据固然重要,生活的细节没谁能一口讲完。2022年的一份韩国学者整理的朝鲜王朝医学文献,显示那年瘟疫波及的朝廷成员远多于史书记载,和协翁主只是可怜的倒霉蛋而已,谈不上什么因果报应。这下,关于她带病入宫的说法,怎么看也靠不住。
愿不愿意相信,这样的故事在宫里反复循环?有时候看历史,觉得这些幸福或失落、偏见或歉意,和屏幕前的我们似乎没什么差别。今天的普通人,也可能在亲情里经历被忽视,被补偿,被猜测甚至被刻意遗忘。活在阴影里的人,常常最懂什么叫纵然努力也得不到父母一笑。更荒诞的是,哪怕到了生命终点,那点遗憾也永远留着。
**站在今天,大家会觉得,英祖的后悔一点用都没有。可说到底,谁会提前察觉亲情的亏欠?**
关于和协翁主的曲折命运,谁也说不完整。她最后留下的只有一串无声的案例、几段诗意的悼文、一个在冷宫外消散的背影。历史里像她一样被遗忘的名字还会再出现吗?
**朝鲜英祖的家庭,悲伤、疏离、错位全都齐活,每个人也没能逃出那道冷漠的宫墙。故事讲完,流水年月过去了,谁又会在意她途中的波澜和失落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