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澳多座城市登上全球榜单! 华人在澳洲, 集体遇到的这个诡异现象
//前言//来澳洲后,
总觉得天更低、空气更软、人也更困?
其实你不是一个人——
全球“最适合睡觉”的城市,
就在这里!
#01:
全球最适合睡觉的地方
澳洲多座城市上榜
许多华人来澳洲后发现,自己变得“异常嗜睡”——饭后打瞌睡,下午犯困,晚上睡得格外香。
其实,这种变化并不奇怪。
澳洲不只是个适合度假的国家,还是全球睡眠质量排名前列的“睡眠天堂”。布里斯班更是跻身全球第四、澳洲第一的“睡眠旅游”城市!
图片来源:Time Out
根据旅游保险公司 AllClear 的全球城市排名,他们分析了热门旅游城市中最受欢迎的酒店在“睡眠质量”方面的评论数量、评分和平均房价,最终得出一份“全球最佳睡眠城市榜”。
其中,布里斯班排名全球第四,仅次于新西兰的奥克兰、惠灵顿和西班牙的格拉纳达。
图片来源:Time Out
这座昆士兰首府城市为何能成为“全球最适合睡觉的城市”?
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
生活节奏慢,环境安静宜人
布里斯班不像悉尼那样快节奏,也不像墨尔本那样文化活动密集,它拥有丰富的河岸绿地、全年阳光明媚、空气湿度适中,少有噪音污染和高密度高楼压力,尤其夜间格外宁静。
这种低刺激、高舒适度的城市氛围,天然适合进入深度睡眠。
住宿体验升级,酒店睡眠配置讲究
为了迎接2032年布里斯班奥运会,昆士兰州近年来大力投资酒店业,预计将有30家新酒店落成或开业。
从床垫品牌、隔音系统到灯光设计,越来越多酒店以“高品质睡眠体验”为卖点,甚至引入冥想、香薰和“助眠菜单”,专为“睡眠旅游”服务。
图片来源:Time Out
夜生活节奏柔和,减少过度兴奋刺激
布里斯班的夜生活并不张扬,不像东京或曼谷那样夜晚灯火通明、热闹喧哗。相反,大多数商店和餐厅会在晚上9点左右打烊。
这样平稳而克制的城市节奏,也促使人们更早、更自然地进入睡眠状态。
不仅是布里斯班,澳洲还有4个城市进入全球前20的“睡眠城市”榜单,分别是凯恩斯(第11)、阿德莱德(第14)、悉尼(第15)和墨尔本(第17)。
而且没有一个澳洲城市进入“全球睡眠最差城市”行列,这也显示出整个澳洲的生活环境、城市设计与睡眠质量之间的高度关联。
#02:
来了澳洲总在犯困
根本睡不醒
甚至有不少华人表示,来了澳洲之后,更容易犯困了!
前段时间,有华人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从来到澳洲后,居然一吃完碳水就想睡觉,这种情况不仅在澳洲华人圈很普遍,而且大家在国内都没有这种情况。
图片来源:小红书@ yeahohoh
网友还表示,自己来澳洲之前刚做了体检,所以不是身体问题。
帖子一发出,立刻引发热议。没想到,有同样情况的人,还真不在少数。
图片来源:小红书
还有人表示,在国内的时候明明不这样,但是来了澳洲之后奇怪的事情的就发生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
对于这种情况,有部分网友表示,还是身体原因的概率比较大。有人说是年纪大了以后的正常现象,也有人说是胰岛素抵抗的症状。
图片来源:小红书
还有人提到是饮食习惯的问题,吃饭不规律,会导致餐前餐后血糖波动大,以及澳洲的饮食相对高碳,这些都有可能是“晕碳”犯困的原因。
我自己猜测有3个原因,第一是刚来这边饮食不习惯价格贵等原因,吃饭不规律,饿肚子时间长,餐前餐后血糖波动大;第二是除非在中餐馆吃特定的饭,大多数外食里的蛋白质碳水比例都比在国内时高,比如pho、牛肉面等便餐,里面肉都比较多,身体习惯了相对低碳的饮食,再吃高碳的就容易晕。第三是年龄也刚好到了一些临界点,代谢能力变差。
图片来源:小红书
除了饮食和自身身体状况这些常规的观点之外,还有不少网友认为,是澳洲一些独有的特点,造就了容易犯困的大环境。
有人说气压低,有人说是因为云太低。
图片来源:小红书
还有不少人认为是桉树释放的微量毒素导致的,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毕竟天天趴在桉树上的考拉,就是一直在睡觉,似乎让这个观点得到了印证。
pic/cjzjoqugrz5.jpg
pic/xlthmkr45io.jpg
pic/rnchtjd2e51.jpg
图片来源:小红书
不过,这个观点也遭到部分人的反对。
这是谣言吧,桉树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成分是桉树油(尤加利精油),它是可以提神醒脑的。
而考拉嗜睡,也不是被毒晕了。它们早已进化出了一种特殊的纤维消化器官——盲肠,可以分解树叶中的毒素。
桉树叶的能量低,考拉又不爱动,所以它们很难长时间保持精力,所以才会总是睡觉。
pic/15ttrnyxejv.jpg
图片来源:小红书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面对这时不时袭来的困意呢?
其实办法也有很多,比如定期补充维生素D和铁元素,尤其是在秋冬季节。
在饮食结构方面,选择低GI的食物,避免血糖波动导致的困意。
除此之外,适度接受阳光照射,有助于维持健康的昼夜节律,更好的吸收和补充维生素D。
最后
在澳洲,
不妨放下焦虑,
像考拉一样,
安心地多睡一会儿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