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乱了,法国乱了,英国也乱了,美媒:欧洲正在走向全面失控
欧洲这几年,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德国政坛像打翻了调色盘,各种声音交错混乱;法国街头抗议一波接一波,政府换人像走马灯;英国脱欧的“后劲反应”还没过,国家系统却已经开始喘不上气。9月的一篇外媒评论直接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欧洲,正在慢慢往失控的方向滑去。
很多人可能还在疑惑,这些事到底是不是偶然。可如果你把这些国家的情况一摆,发现它们的问题并不各自为政,而是像拼图一样拼出了一个更大的画面。
政治不稳,经济不振,社会氛围紧张,欧洲这个老牌强区,似乎正陷入一场系统性的“断电”。
德国:政坛吵得热闹,国家却不知往哪走德国的政治现在就像一个家庭会议,谁都有意见,谁都想当家,结果就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传统大党越来越没存在感,新势力冒头越来越快,特别是那些原本在边缘打转的极端派,现在站到了聚光灯下。议会选出来了,可政府迟迟组不起来,国家像是卡在了中间档,想走也走不动。
老百姓的情绪也压不住了。生活成本高不说,对移民、能源、就业这些问题,街头巷尾都是抱怨声。一些突发事件一出来,立刻被政治势力拿来炒作,社会情绪就像干草堆,一点火星就能着。
一边是政策推进不了,一边是民众信心不断流失,德国这个原本以稳著称的国家,现在反而成了欧盟里最不确定的那一个。
经济方面也不乐观。制造业不再像以前那样能打,能源转型的账本越来越厚,企业该投的不敢投,能撤的已经撤了。
德国过去一直是欧洲的“经济发动机”,但现在这台发动机声音变小了,动力也跟不上了。
法国:换了总理也救不了街头的火气法国的问题,不是某个政策出了岔子,而是整个制度像是拧得太紧的弹簧,突然弹开了。最近几年,政府更换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刚站稳脚跟,就又被新一轮抗议推下台。不稳定已经成了法国政治的“新常态”。
罢工不再是偶尔闹一闹,而是变成了法国社会表达不满的常规操作。交通停了,学校不开,医院也只能维持最低运转,城市生活像是被按了暂停键。
抗议者的诉求五花八门,但归根结底,是对生活质量下滑的焦虑,对政府决策缺乏信任的反弹。
法国一直以福利制度自豪,可现在连这块“金字招牌”也变得尴尬。一方面,国家财政已经吃紧,养不起那么庞大的公共支出;
另一方面,民众早已习惯了高福利,一旦改革,就像是动了根基。这种两头都不讨好的局面,把法国政府推到了一个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尴尬境地。
英国:脱欧后的日子,没想象中那么好过英国这些年的情况,用一句话形容就是:脱了欧,却没脱掉烦恼。脱欧原本是想“轻装上阵”,结果现在反而像是脱了关键零件,整台机器开始咯吱作响。
贸易摩擦、劳动力紧张、供应链不畅,每一个问题都像是在提醒英国,不是离开欧盟就能一了百了。
民众生活压力一天天加重,物价涨得快,工资却没跟上。生活成本高得让人喘不过气,公共服务也时不时掉链子。地铁停运、医院排队、警力不足,这些问题合在一起,慢慢削弱了人们对政府的信心。
政治上的信任危机也在加剧。原本占据主导地位的政党支持率一落再落,而一些主张更激进立场的政党开始获得更多支持。
这不只是一次选民情绪的波动,更像是一种“换种人试试”的无奈心态。英国社会的分裂感越来越明显,政府做什么都会被质疑,民众也越来越不相信“再等等就会好”。
欧洲:不是哪个国家掉队,是整盘棋都乱了把德国、法国、英国三个国家的局势放在一起看,很难不让人产生一种感觉:这不是几个国家各自的问题,而是欧洲整体在经历一场“大考”。
政治变得支离破碎,经济增长乏力,社会信任急剧下降,这些问题就像是一张网,越拉越紧,最后把整个欧洲都困在里面。
欧洲长期以来的稳定,建立在几个支柱之上。一是强有力的传统政党结构,二是较高的社会福利制度,三是欧盟内部的协调与合作。
但现在,这三大支柱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裂缝。政党结构正在被极端力量撕裂,福利制度面临入不敷出的现实,欧盟的内部协商也越来越多变数。
更关键的是,外部环境也不给力。能源价格高企,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安全压力上升,这些外部挑战像是给屋子里本就脆弱的梁柱再添几锤。
欧洲想稳住自身,已经不只是“修修补补”就能解决的问题了,需要的是一整套新的思路和方法。
但问题在于,谁来带头?德国自身都还没搞定组阁,法国政府换得太快不容易稳住节奏,英国又已经退出了欧盟的桌面。这种群龙无首的局面,让欧盟在应对危机时显得力不从心。
欧洲走在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说欧洲“全面失控”可能听起来有点严重,但如果继续放任现在这种节奏不变,后果真的不好说。不是哪个国家出状况能独善其身,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德国的政治僵局会影响欧盟的财政计划,法国的社会动荡会拖累防务与合作议程,英国的市场失序会传导到整个欧洲的金融系统。
问题已经在那儿了,不解决,只会越拖越糟。欧洲需要正视现实,不能再靠过去那一套惯性思维来应付当下的复杂局势。
不管是政策上的调整,制度上的改革,还是社会共识的重建,都得有人愿意动真格。否则,“失控”不再只是一句媒体用来吸引眼球的标题,而是欧洲真实生活的一部分。
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唱衰谁。只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欧洲真的得想清楚,到底是要继续拖着走,还是咬牙把旧账清一清,重新开始。
毕竟,局面乱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人敢动手收拾残局。
信息来源: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关于德国债务风险和政治不确定性影响欧盟整体决策效率的分析;
《新华社》欧洲频道:对德国极右翼崛起背后的社会心理和东部选民结构进行的报道。
页:
[1]